• 如何理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遇到孩子有攻击性的倾向,家长该怎么做呢?a.倾听孩子,明白孩子想要什么。 运用反映式倾听的策略,发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真正原因。把焦点放在“孩子究竟想得到什么”上面,而不是仅仅探究“孩子为什么这样”。比如,孩子总是侵犯小弟弟,那么父母得弄清楚孩子这样做是否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或是想控制他人,而不仅仅判断孩子是出于嫉妒还是缺乏自信。只有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满足,解决他的“心病”。 4岁的提姆把小朋友玛丽请到家里玩。开始提姆对小客人还挺友好,但不一会儿他就开始抢玛丽手里的玩具,还把玛丽推倒,不让她碰自己的木马。妈妈对提姆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对待小朋友。玛丽也不喜欢你伤害她。”这样批评了提姆几次,仍不奏效。妈妈就采取了反映式倾听的策略,当妈妈问提姆是否觉得对玛丽的关注太多时,提姆回答说:“我以为你更喜欢玛丽。”妈妈向提姆解释,提姆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玛丽是她的父母最爱的孩子。当提姆心里的疑虑消除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的好朋友玛丽的事情来。后来的半天,两个孩子再没有打过架。 b.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 使用温和的管束和惩罚措施,如,自然或逻辑后果、批评、暂时隔离等往往能有效制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但家长同时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替代方法,否则孩子就无从改正。“不抢,我怎么能得到那个玩具呢?”因此,家长除了要坚决采取措施停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让他体会到不良的后果,还需要教会孩子恰当的满足自己的方式。 5岁的龙龙因为妈妈不让看电视,发脾气把自己的玩具变形金刚摔坏了,妈妈说:“你不高兴可以砸枕头,不可以砸玩具。”而且告诉他:“我不会再给你买新的,你自己把玩具砸坏了,就只能玩坏的。” 7岁的杰克和11岁的保罗打架,爸爸把他们俩分别送进两个卫生间暂时隔离。隔离过后,爸爸让他们重复一遍在家里玩的规则,并警告说:“如果再打架,就取消周末一起出去钓鱼的计划。” 实际上,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对家长的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需要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看自己有没有成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别把这看作负担,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因为孩子的存在督促我们进入完善自我的新的历程,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快乐将成倍增长。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非爱西达地铁

                        • 上一篇:小班涂色观察记录与分析?
                          下一篇:如何准确观察他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