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无关刺激过多
幼儿的注意系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容易被新异的、多变的或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加之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较低,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影响。例如,活动室的布置过于繁杂,环境过于喧闹,甚至教师的服饰过于奇异,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注意,使他们不能把注意集中于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实验表明,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时,一般以提供四五种不同的游戏为宜。提出太多的游戏,幼儿既难选择,也难集中注意玩好。
(二)疲劳
幼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还未充分发展,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发生疲劳,出现“保护性抑制”,起初表现为没精打采,随之注意力开始涣散。所以,幼儿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动静搭配,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与方法要力求生动多变,能引起儿童兴趣,从而防止疲劳和注意涣散。
造成疲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有的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让幼儿花费很长时间看电视,或让孩子和成人一样迟睡,于是幼儿睡眠不足。许多幼儿星期天回家后,父母为他安排过多的活动,如上公园、逛商店、访亲友等,破坏了原来的生活制度,幼儿得不到充分休息,而且过分兴奋。正像有些调查所表明的那样,幼儿在星期一情绪最难稳定,注意常常涣散。这对学习和活动极为不利。
(三)目的要求不明确
有时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具体,或者活动的目的不能为幼儿理解,也是引起幼儿注意涣散的原因。幼儿在活动中常常因为不明确应该干什么而左顾右盼,注意力动摇,从而不能积极地从事活动。
(四)注意不善于转移
幼儿注意的转移品质还没有充分发展,因而不善于依照要求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注意。例如,幼儿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能长久地受到某些生动的内容的影响,注意难以迅速地转移到新的活动上去,因而从事新的活动时,往往还“惦记”着前一活动而出现注意分散现象。
(五)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教师只组织幼儿一种注意形式,也能引起注意分散。例如,只用新异刺激来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当新异刺激失去新异性时,幼儿便不再注意。如果只调动有意注意,让儿童长时间地主动集中注意,也很易引起疲劳,结果注意更易分散。
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教师要针对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采用适当措施防止注意分散。
(一)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游戏时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上课前应先把玩具、图画书等收起放好;上课时运用的挂图等教具不要过早呈现,用过应即收起;对年幼的儿童更不要出示过多的教具。教师本身的衣饰要整洁大方,不要有过多的花饰,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
(二)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应制订合理的起居生活制度,使幼儿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晚间不要让幼儿多看电视,或看得太晚;星期天不要让幼儿外出玩得太久。要使幼儿的生活有规律,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等活动,防止注意分散。
(三)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成人应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学习”、“集中注意工作”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或参加其他活动时不要随便行动或漫不经心,成人这时也不要随便使唤他做事或打扰他,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四)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师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但无意注意不能持久,而且学习等活动也不是专靠无意注意所能完成的,因而还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教师可向幼儿讲明学习本领和做其他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明必须集中注意的道理,使幼儿逐渐能主动地集中注意;即使对不十分感兴趣的事物也能努力注意,自觉地防止分心。教师应机智地运用两种注意形式,交替运用,使幼儿能持久地集中注意。
(五)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多方面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所用的教具要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所用挂图或图片要突出中心;所用的语词要形象生动,为幼儿所能理解。这样做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此外,教师要积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以促进幼儿持久集中注意,防止注意受到干扰而涣散。
三、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有一些幼儿特别好动,注意容易分散,结果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甚至破坏全班的秩序。
多动的幼儿常常因为周围细小的动静而注意动摇。他们在玩积木、画图、听故事时,即使感到有兴趣,也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他们参加规则游戏时,往往不注意听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所以游戏开始,便不知道怎样玩,有时甚至妨碍游戏的进行。而在语言课、计算课等学习活动中,注意分散的现象就更加明显,他们往往不能按照要求专心参加各种活动,专心听讲的时间很短暂,难以维持自己的注意。他们有时两眼盯着教师,貌似注意,实际上思想在开小差,根本没有听。当大家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们也会举起手来,但教师让他回答时,便茫然不知所答。只有教师严格要求和不断督促,这种儿童才能把注意集中得稍久。
研究表明,这些多动的幼儿智力水平往往并不低下,只是由于注意分散,集中困难,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以后的发展。
父母和教师对于这种“多动”的儿童十分担心,甚至轻率地断定是多动症患者,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多动症也有称做“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这是一种行为障碍,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一种明显表现,但多动症的表现很复杂,不能仅凭注意分散即下结论。另一方面,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也很复杂,不能完全归之于“多动症”。
一个儿童是否患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幼儿,必须根据生活史、临床观察、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检查,来确定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切不可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儿童轻率地视作多动症患者,而加以指斥和推卸责任。这样不仅不能使幼儿改正其行为的缺点,而且使儿童从小贴上“精神病患者”的标签而影响他们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审慎处理“多动”的幼儿,更要重视幼儿注意分散现象,分析和确定其原因,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同时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