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

              对孩子心里健康需要正确引导:孩子最不爱听的100句话之“我不管你了”

                小虎出生后虽然很调皮,却很招人喜欢。特别是那张小嘴跟个小八哥似的,叫得邻居的爷爷奶奶的脸上绽开了花。小虎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吃饭的时候会捣乱。有一次竟然把一只玩具猫放进汤碗里,还说给小猫增加点儿营养。全家人一点儿没喝,妈妈只能把汤倒掉。妈妈为此大发脾气,把他关在阳台,还恶狠狠地说:“你怎么就是屡教不改,我不管你了!”小虎哭着抱着妈妈的腿,却被妈妈给拉开。看到妈妈不理自己,小虎就使劲儿地哭。妈妈为了教育小虎,就把他关在阳台上……当天夜里,

                小虎被噩梦惊醒,还哭着要妈妈。

                刚刚两三岁的孩子,其实如此的做法是对孩子心灵的最大伤害。时间长了,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甚至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如恐惧症。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言行,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影响深远。当前,在我国家庭和幼儿园中,教育者对心理虐待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认识不足,警惕不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孩子进行着种种心理虐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用精神的皮鞭抽打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伤害就更大了,因为皮鞭割断了成人与儿童的精神联系,也使家长和教师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希望每一位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能从精神上善待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中生活、学习、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的玻璃心,爸爸妈妈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粗暴地讽刺和挖苦孩子,应该正面引导,用谈心的方法,以理服人;孩子做错了事,要帮助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而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适度,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做家长的要时刻注意对孩子心理的正确引导,让孩子沐浴在家庭爱的温暖当中,为整个人生做好良好的精神铺垫。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父母须知: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重到充的施展和发挥。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
                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要对孩子宽严并济。父母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也不能苟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要注意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先让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过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让孩子扶着过马路。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而对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悉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度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发挥游戏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

                积极地正面引导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

                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奠定卷闸门故事片

                        •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下一篇:简述幼儿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