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一点心理学但不懂医学心理学。
这个人的问题表现为对生活的压力无法排解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他自身过大的责任感和巨大的现实压力的距离。
从他个人来讲,他是属于一个敏感体制的人。这种人敏感,细腻,关心他人,心地善良。但缺点是情感波动大,自信心不足,容易患得患失。
对于它的治疗一般是从认知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上入手。我想从行为分析上可能得不到什么结果。
希望我说的能有点作用。
心理治疗的手段技术不区分于医学心理还是普通心理什么的,只是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疗法或者技术。
内省是一个自己解决问题不错的选择
小班幼儿成长记录手册家长留言怎么写?
这个是要写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啊,孩子的进步啊,之类的吧,没有统一的格式,全凭自己啊
幼儿的游戏的意义
幼儿在游戏治疗中常常应用说故事的技巧,让幼儿把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情,通过自己原创的故事中表达出来,而成人通过故事中的隐喻来探析幼儿的内心世界。讲故事时,先由幼儿讲一个原创的、有头有尾、有内容的故事,教师或咨询师倾听并推敲其中的意义(根据该幼儿的有关背景资料),然后用类似情境中的相同人物编讲一个包含更健康的观点和处理问题方法的故事。
当幼儿被要求讲故事而不是谈论他自己时,内心的抗拒会有所减少。在这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幼儿会在故事中讲出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他们对主题的选择、角色的安排、故事中出现的冲突及解决冲突的方式的设计,会透露出他们的担忧、害怕和对生活中问题的处理策略。
而教师或咨询师在讲自己的故事时尽可以用到幼儿原创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某些情节,在隐喻的层面上介入幼儿的内心,提供他们可接受的故事及结局。
过家家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游戏除了具有帮助幼儿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外,还能因幼儿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帮助幼儿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
例如玩“在医院里”的游戏,有助于害怕上医院看病的孩子表达出对医生、医疗器械、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在游戏治疗中,我们让幼儿扮演医生,而由教师(或家长、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出孩子的害怕与需求。比如在幼儿扮演医生不停地给洋娃娃打针时,教师可在旁边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被赋予医生的力量,并在成人的协助下把作为患者的弱势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获得控制感。
这类游戏不仅能重现幼儿的经历,而且可以释放他们的恐惧,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实现玩伴间的相互认同、支持。
教师还可利用各种玩偶和房间模型,和幼儿一起玩“家庭剧”的游戏,一方面通过幼儿摆放房间物品的格局,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对家庭的认识,一方面在下一步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或象征幼儿的那个玩偶)在房间内经历某些事情,实现心理成长。
幼儿通常很早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电话的浓厚兴趣,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往往会抢着去接听。接打电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样做事。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玩具电话,可以模拟出假想情境下与另一个幻想角色的对话,幼儿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妈妈、医生、朋友、已离开(包括去世)的亲友。
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配合幼儿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个人与之对话。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
这是一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义的控制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