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论文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中学生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李乐,男,十七岁,2008年9月升入我校,现为我校八年级101班学生。
              该生学习很不认真,经常旷课,和一些已经不上学的社会青年交往;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穿着时髦,甚至有早恋行为,时常在学校里制造一些事端,学校领导对他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对于在课堂上批评过他的老师采取极端的抵触性绪,甚至表示完全不学这一科,甚至在老师对他解释过不该说那些过激的话之后,仍不能理解,为此,老师们对该生极为头痛。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其生活起居均由爷爷照顾,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从小就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好吃零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喜欢到处乱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对父母的话经常是漠然视之,甚至视父母为仇人。
              二、案例分析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该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存在极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在本案例中,此学生缺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爷爷、奶奶对其极少约束与指导,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有求必应,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该生虽然物质上比较优越,但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形成了一种乱花钱,讲吃穿,甚至攀比、早恋、厌学等不良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三、个案处理
              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在辅导之前,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问题—留守儿童和隔代抚养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
              首先,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父母的报馆,他觉得在与父母相处的极少的时间里,不但没有得到他们的关爱,而且还经常遭到严历的批评、教育,他认为,在父母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因此,形成了与父母的对抗心理。
              2、理解学生,树立他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以此,来消除他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由于与父母接触较少,父母对其关心和指导就更少,并且对其还有着较为强烈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当他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对他的责骂、惩罚,使他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是一种对父母的仇视。反过来爷爷、奶奶又对他的溺爱又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父母常年在外打拼为的就是让他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另外,我通过与其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一味打骂难成材”,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父母降低对这位学生的要求,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甚至爱心,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与其祖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不能对孩子一味的溺爱,这样会害了孩子,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表扬激励,促使其发扬优点改正错误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而恰当地给予激发和促进,而激发与促进的关键又在于赏识。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及时地予以激励性的赏识,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在家访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亲自己的奶奶,当年迈的奶奶差一点摔倒时,他一个箭步跑过去扶起奶奶,甚至还要背奶奶下台,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心、亲情。我不失时机的给予了表扬,他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听他奶奶说,如果碰到天黑奶奶出门,他一定要跟在后面,怕奶奶摔倒。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有了转变,他开始爱帮助同学,开始与同学真诚的交流,厌学、与抵触心理有了极大的转变,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真名凄美治疗

                        • 上一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下一篇:国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家有哪些及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