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的本质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启发

              心理学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启发是要让那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家长和所谓的教育家明白,幼儿教育应该遵循感性思维教育、形象思维教育和抽象思维教育的模式。目前许多家长和教育专家大都认为数理化等抽象教育越早越好的做法是明显违背发展心理学先感性和形象而后抽象教育原则的。
              因为当幼儿的大脑中的抽象思维细胞或相关抽象信息载体分子及机制还未发展成熟的时候,就强行灌输他们抽象的内容,不仅无益反倒造成极大的伤害。就如一个孩童的性器官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就强行要求他们过性生活繁育后代那样(呵呵),显然有害而无益的了!

              幼儿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 400字左右 急需!!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一) 学前心理学

                具体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则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前心理学是指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学前儿童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

                (二)心理障碍

                学前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障碍,与儿童的早期教育有关。造成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上。如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其次某些家长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再次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三)儿童心理障碍后果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很少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学前儿童正处于性格勾画蓝图的时期,也是个打基础的时期,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尤其是把他摆在什么位置上,让他担当什么角色,都对他的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变成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势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在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上,一定要注意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飞速的过程,心理过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一)心理发展

                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其主要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尽管众说纷纭,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发展的高速度、不均衡性。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系统化。以上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的。

                (二)心理发展阶段

                高速度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规律,但学前儿童心理又不是匀速发展的。

                1.不同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从不同的组织系统、机能特性的发展过程来看,以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来说,神经系统是先快后慢,幼儿期以前人类大脑的重量就已发展到成熟期的80%,而在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则前慢后快。差不多在青春期以前进展很小,而到了青春发育期(女的在11—12岁,男的在13—14岁)后才大幅度的增长。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也不是等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地向前推进。通常儿童前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所以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2.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并不是均衡地发展的。

                比如,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发展,单纯的感知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学前儿童末期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思维的萌芽。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不均衡。

                不同的儿童,虽然年龄相同,但在发展速度、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儿童早熟、早慧,有的迟开窍。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的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在性格方面,有的好动、言语流畅、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所谓有外倾、内倾之别。但是,所有这些都是正常儿童,只不过是心理发展上有个别差异而已。

                三、心理教育

                儿童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一)教育方式

                1.为孩子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课

                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

                2.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

                现代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这个产品的设计上,应该多考虑孩子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元素,凡是有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理由去忽视甚至漠视儿童健康问题。衡量我们现代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理应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然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智能技术一流,而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那么我们提供的这个教育产品,能算得上优质产品吗?从严格意义上讲,把其划为次品乃至废品一点也不为过。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培育人才的艰难我们可想而知,但是学前儿童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发端,是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学校能开设心理健康课,那么儿童就能接受良好的系统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生发出完美的雏形,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埋下了伏笔。

                3.营造全民关心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每一个成年人。为了你的孩子,为了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暴力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儿童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儿童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工作疏漏而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二)未来之才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在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我们这个美丽国家将来的建设者。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孩子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就有可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他就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无用的庸才,甚至会堕落成破坏者;如果孩子这个群体不能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将来的这个社会将无法想象。当然,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童声到家购物

                        •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孩子幼儿心理学打扮用有什么感
                          下一篇:如何正确解读宝宝争抢东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