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过程的概念:从刚进幼儿园胆怯害怕到放松习惯到爱上幼儿园。
儿童心理学课程?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婴儿心理学定义?
研究婴儿时期心里,生理,语言,动作等的发展发育过程,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认知婴儿
宝宝为何会自残?
”自残“这个词用得太严重了,一般6岁以前的孩子,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自我伤害“,所以,“自我伤害”用来形容孩子的行为更为合适。
记得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到幼儿园去接大宝,正好看见他们班里有一个男孩子用自己的头去撞地板,幸好老师眼明手快,拉住了那个小男孩。后来男孩的妈妈上来了,那个男孩看到妈妈,估计是害怕还是怎么的,从地上起来,跑到墙壁旁边,试图用头去撞墙,被赶过去的妈妈和老师一把拉住了,才避免了一场伤害。听老师说,因为其他两个小男生不跟这个小朋友一起玩,那个小男孩才试图用自我伤害的方法惩罚自己。当时,老师和家长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过激的行为?其他小朋友不跟自己玩,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为什么要去伤害自己呢?妈妈也很担心:孩子再大一点,如果出现更严重的过激行为,要怎么办?要怎么样去教育孩子不用这么过激的行为呢?
对于孩子自我伤害的行为,父母要有一个观念就是:防患于未然。
了解孩子产生自我伤害行为的背后原因孩子不知道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感到伤心、感受到外界的伤害、感到焦虑等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想通过行为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当孩子感到无助时。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无法得到外界的帮助时,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又无法将这种无助发泄在别人身上时,就会对自己产生极端的做法
当孩子感到伤心、难过,或者身体上和心理上有什么不愉快时。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大人的关注,就想要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父母或者老师的关注。
当然,引发孩子伤害自己的原因还有很多,而且很复杂,孩子想要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帮助和安慰的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因为大人对孩子平时疏于关心,或者没有意识到孩子以前很细微的伤害自己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孩子发生更大的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文中提到的那个男孩。
怎样疏导和减少孩子自我伤害的行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有过激行为的时候,及时将孩子带到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待孩子冷静下来后,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的聊天,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知其然,父母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给孩子制造一个工具包。这个包里可以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可以是故事里或者绘本中的人物形象,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用来激励孩子,可以让孩子看到这个东西就能平静下来。
给孩子寻找另外的发泄渠道。比如,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她不可以伤害自己,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剪纸,涂鸦,打枕头等,这些方式不会让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当然,解决孩子自我伤害的行为,并不是立马有效,有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伤害自己的行为会慢慢的变少,但是,有的孩子中间也许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父母在对待这件事情上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反复就否定方法的有效性,要对孩子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