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儿会出现一些刻板的行为,或者喜欢重复某一项动作。比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旋转的东西,如电风扇,喜欢一直玩开关,翻钱包,不停地重复,超过了同龄小孩能够专注的时间,总在一个事情上特别地着迷。自闭症的患儿常常不能听懂指令,不能遵从社会的规则,生活很难自理。
孩子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以及严重认知语言发育落后,应该如何专业分析?
家长您好:
龄(幼儿期)孩子的哭闹
场景:
琳娜在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以及严重认知语言发育落后。她有时会表现不服从,发脾气哭闹,还有自我伤害行为(哭闹行为强化结果)。家长报告,最近琳娜在行车途中总是大声哭闹,医生排除了可能的病痛等因素,也找不出其他客观原因。
1观察记录:
对琳娜的哭闹行为进行观察,做行为历史回顾,把哭闹行为的先行事件和后随事件记录在 ABC 表格。行为的形态分析表明琳娜坐进车时并不哭闹,刚开车也不哭闹,等车开了几分钟,她就用手指塞住双耳,发出尖叫,哭喊,蹬腿,有时甚至用头撞击硬物或自己打击自己头部,停车以后,哭闹行为大都会自行终止。据观察,琳娜在家里和其他坏境也有类似突发的哭闹行为,但发生率比较低,而在行车途中发生率最高。
示范:
2数据分析:
对于积累的ABC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行为的发生与终结几乎与周围的社会性事件(先行及后随事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行车的环境相关性很高。为了进一步探查该行为功能,与家长一起在行车时对先行及后随事件做实验性增减调整,表明这些改变对哭闹没有明显影响。
3功能假说:
在此基础上建立功能假说:琳娜的哭闹行为也许与她的某种感觉相关,是一种“自我强化” (automatic reinforced)行为 。往往自闭症患者的感官会对某些外界刺激特别敏感,而我们或普通孩子未必会在乎,甚至感觉不到这种刺激。如果这是一种使琳娜厌恶的刺激,行车坏境加剧了这种感觉,触发了哭闹行为,哭闹行为是她引起他人注意并可能得以逃避的自然反应,因为哭闹加剧家长停车则强化了哭闹行为。
4设计干预方案:
考虑到坐车出行是琳娜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交通方式,而且观察到琳娜在刚开车最初几分钟并不哭闹,说明她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忍耐这种感觉,于是决定采取以下两项干预:
a, 以容忍训练(tolerance training)作为主要干预措施,目的使琳娜最终能够容忍坐车环境。
b, 因为这种使琳娜厌恶的感觉很可能与听觉有关,选择琳娜喜欢听的音乐在行车时播放,以“对抗”使她厌恶的听觉,以降低哭闹行为的动能 (MO)。
5实操程序:
▲ 通过强化物筛选,选出琳娜最喜欢的歌曲音乐,做实验播放,琳娜在听音乐时哼哼摇晃,很专注放松。然后进行一天数次行车容忍训练:先播放音乐,再发动车,一面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当琳娜开始表现哭闹前的征兆(身体加剧摇动,两手指向耳朵)立即熄火等待。但不下车,音乐继续。等她安静下来后,再发动车。如此重复。同时观察记录每一次从发车到哭闹的时间长度的变化。
▲ 经过几周容忍训练以后,家长报告琳娜的容忍时间在一点一点延长,这样就印证了前面的功能假说。咨询至此,家长参与了观察,记录,分析,功能假说,设计干预,实操训练,已经充分理解方案的理念,把握了行为干预的关键步骤,对于治疗前景也建立起信心,所以以后的干预就完全交给家长。
▲ 半年以后,琳娜对行车的容忍时间延长到正常儿童水平,坐自家车坐公交都不哭闹了。但有时她仍然会在其他场合爆发哭闹行为,有些可能也是自我强化行为。家长通过电话电邮咨询,能够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自觉地进行后继干预,并且帮助琳娜把容忍行为逐渐强化稳定,并泛化到其他坏境。结果琳娜的哭闹行为弱化消亡,家长也成了行为分析治疗的专家。
相关文章请关注恩启特教平台ing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