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反思怎么写?????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元化的不断变化,面对新的形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绝大多数家庭比较富裕,优越的条件造成一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随便乱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偷懒怕累不节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强烈,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因此,造成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能适应生活的节奏,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形成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小学生以奢为荣、以侈为乐,形成了当今学生的畸形消费。
              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传统教育方法,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品德养成之间的矛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学以来我对学生进行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实践和探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本准则。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知识,升华情感,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地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形成的,是“知、情、意、行”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助进的过程。养成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性、差异性的原则因人施教,针对学生现状提出要求。如针对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让学生懂得勤劳俭朴是一种美德;组织趣味劳动,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保持个人卫生,自己收拾书包和房间,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重复出现的过程。因此,我结合社会,学校、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以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开展“比节约”、“比纪律”、“比记《规范》”、“比劳动”等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合班级实际让学生收集资料, “讲一讲”, “说一说”勤劳俭朴的故事。主题班会进行“节约水和电”的辩论会,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宣传各种优良品质的意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学生捐款献爱心,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画面。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看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社区互动,老师和家长互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总之,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感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摔倒爱听班好

                        • 上一篇:大班行为习惯教案:知错就改
                          下一篇: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