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个月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婴儿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很多内心的想法只会用哭来表达。这些都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 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漂不漂亮,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个心理营养是让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使你很忙很累,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对于母亲而言,从心理上,更会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如果3个月内,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影响,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本能的找另外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过孩子缺失了重要他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这样的小孩很可能会早恋,他们会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们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也会带着这个期待到婚姻中,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
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孩子想要分离,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本来跟妈妈是相连在一起的,剪断脐带,意味着他们从心理上从母体分离的过程开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孩子很难做到“独立”。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这个阶段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
安全感的来源一方面是夫妻的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好,孩子就会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没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来源于妈妈的情绪,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妈妈的功能要大于爸爸。因为对孩子来说,“分离”主要是针对妈妈。自己就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经常焦虑,怕这怕那,还会情绪失控,这都不能让孩子心安。如果这段时期母亲的情绪是稳定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根本不用担心,很自然而然地走过这个分离期。从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的话,孩子就会一点点完成分离,到3岁以后上幼儿园,自己可以很开心的去做事情,不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安全感吸收得越多,分离得就越好,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4个月到3岁,孩子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经历,孩子与他的妈妈会一直处于“共生期”,也就谈不上独立。这个时候,他们对母亲既有有要求又会对帮助表示 “不要”。如果你一定要帮他,他会反对你。 这是因为这个孩子正在挣扎着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到了4岁-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爸爸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欣赏并发自内心的对孩子说:孩子你很棒,你让我骄傲,你这样做我很高兴。这些话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会记得一生,。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会充满自信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难题。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从模范身上学习。
总之,如果这个孩子给足了他七岁之前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
这个心理营养也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现在开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然后给他称赞、肯定、 告诉他,他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出现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