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纠正孩子成长中的偏差行为?

              什么是手足口病?

              有一个偷钱的“坏孩子”叫豆豆

              这是关于豆豆的一则小故事:

              “早上,豆豆妈发现口袋里少了50块钱,那本来是昨晚去超市回来找的钱。豆豆妈翻了好几遍还是少了这50。

              豆豆妈有些纳闷儿:家里一共就三个人,豆豆爸不会拿,难道是豆豆偷了钱?

              豆豆妈决定等豆豆放学时好好观察他。

              果然到了放学时,豆豆妈就看到,豆豆和几个同学走向便利店。和同学们一起买这个买那个,结账时拿出来的钱竟然就是一张50元钱。

              豆豆妈先是大吃一惊,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温良恭俭让,怎么孩子就学会偷钱了呢?

              豆豆妈没有冲上前对豆豆进行打骂,而是默默走回了家,一边走一边反思自己的教育...”

              进入学校后的豆豆,在自我意识的背后,似乎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偏离了父母认为的正常孩子的成长轨迹。那么,在0—6岁这个黄金阶段,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关于偏差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偏差行为和这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或者生活中一些有意无意的强化,导致了偏差行为的产生。

              孩子的大多数的偏差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在幼儿时期,其行为发展刚刚开始,通常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一些好的行为父母会认为理所当然而忽略,那么他就会去寻求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来满足他的需求,潜意识中孩子告诉自己:“既然乖巧的行为无效,何不来个破坏性的行为试试看?”一旦成功的达到目的了,孩子就会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孩子常见的偏差行为有哪些

              乱发脾气

              淘气,乱扔东西

              一言不合就动手

              依赖性强

              孩子在有自我意识后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喜欢和家长对着干等等,这些在家长看来是小毛病的行为举止,其实正是孩子在与父母亲相处期间偏差行为未及时得到纠正的后遗症。的确,爱玩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但同样的学习环境,为何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其实这根源不在学校,在于家庭,在于孩子0—6岁期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心理营养”是否充足。

              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心理营养的满足,比物质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婚姻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而这“心理营养”,便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引导。

              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家长该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这些偏差行为时,家长们的一些不当措施如:过分关注孩子偏差行为,向孩子特别强调需要改正这些行为或者放大后果对孩子进行恫吓都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以下豆豆妈妈的做法,或许可以为各位家长作些参考:

              ……

              经过一番思考,豆豆妈取消了豆豆现有的零花钱,并告诉豆豆,每周会在书房的某个地方放上20元,你找到后就是你的,没找到就没零花钱了。

              豆豆妈的行为,让本来“偷钱被妈妈打”的剧情,换成了,豆豆通过自己的努力,合理从妈妈那里赚钱的游戏……

              起初的几个星期,豆豆完全找不到,后来熟了,基本一天就找到了钱,过了一阵子之后找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钱了。

              找到了一些父母小时候玩的玩具,找到了一个望远镜,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图书...

              自此豆豆再也没有偷拿过钱,偶尔看到落在茶几上的钱还会主动交给爸爸妈妈。

              在这件事情中,豆豆妈妈刻意忽略豆豆的偷钱行为,更没有对豆豆批评指责甚至严肃处理,而是通过行动,培养豆豆的好行为,并给予表扬与赞赏成功纠正了豆豆“偷钱”这一偏差行为。这是因为此时已经上学的豆豆,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选择,此时更需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非纠正偷钱这一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是由于接收到错误的行为观念,并且加之自己的行为目的综合而成的,而这些错误的讯息是孩子自己意识不到的!家长要对其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

              1、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偏差行为:正常但不正确

              家长应意识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其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是一种偏离了正常轨迹且潜伏着某些隐患的习惯养成。家长应理性看待,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切勿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斥责或过分夸大偏差行为的后果。

              2、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不给孩子打标签

              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而家长才是决定这张白纸色彩的第一人。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左右。对待有偏差行为的孩子,切忌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并处处提防,甚至给孩子贴上“坏小孩”“小偷”等标签,这样只会将孩子推入深渊。

              3、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想法

              当发现孩子的偏差行为时,家长切勿慌张并第一时间指责孩子。应明确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如此,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4、行为引导胜于言语教育

              在案例中,豆豆妈妈看似曲线救国的行动在无意识中就使豆豆的偏差行为得到纠正。或许有的家长会疑惑:为什么不直接指出孩子的行为问题呢?指出问题当然需要,也很重要!然而行为引导才是关键。

              5、积极觉察同辈群体带来的影响

              在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学校后,学校环境就成为了影响孩子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这时,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孩子的许多行为便有了自我能动性。这时,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交友情况,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帮助孩子自查和纠正。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借调性格和记

                        • 上一篇:儿子八岁了,可比起同龄孩子他表现成为幼稚
                          下一篇:幼儿教师不宜行为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