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有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四大特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以宝宝出生后运动发育状况来看:先会抬头、然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这就是由上到下的发育规律。当宝宝活动时,从臂到手、从腿到脚都会慢慢伸展开,就其方向来看遵循由近到远的规律。当宝宝想要抓取物品时,刚开始会是先用全掌抓握,慢慢的他就能学会用手指拾取了,从这方面看,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是由粗到细的。
出生后第一年体重和身长增长很快,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到了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开始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起始阶段,会经常生病,特别是呼吸系统感染,在孩子7个月后至12岁前是人体一生中免疫功能最差、呼吸系统性疾病最多发生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扁桃体发炎,长大了发病率就少了。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发展?
1.学前儿童: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2.发展: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持续的变化。
3.系统:是发展具有整体性深深的各个方面 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规律:指的是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和年龄制约性。
5.持续性:指的是发展变化。是一种相对持久的、有时在上的持续性、有来龙去脉的前因后果,从而形成累计的量变到质变的效应。
6.发展的生物性:只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决定作用。
7.发展的社会性: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是脱离社会挑战的空洞的抽象的过程 而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现实的具体的过程。
8.发展的普遍性:有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任何个体的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9.序列设计: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自身都存在缺点,不能完全适应研究的需要,将二者结合,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追踪的研究方法是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的优点结合起来 称为序列设计。
10.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的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 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11、访谈法又称谈话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研究目标和计划 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 从中分析儿童发展特点的方法。
12.问卷法:指研究者以书面的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填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
13.作品分析法:指儿童的各种作品,如绘画、手工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分析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方法。
14.感觉:只能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15.深度知觉又称立体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两个物体禁言程度的知觉。
1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心理状态。
1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完整的记忆应当包括识记 保持、恢复三个环节。
18.短时记忆:指个体对自记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
19.长时记忆:只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 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20.元记忆知识:只有忘记的知识及个体对于什么因素会影响记忆的过程和结果 这些因素如何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21.元记忆监控:指个体在记忆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进行过程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具体表现为对记忆成绩的监控和记忆过程的监控。
22.记忆策略:以学习者为了有效记忆而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23.组织:是把实际材料所包含的项目按照各自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使得第一条理化 以提高记忆效果。
24.复述:只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常用有效的记忆策略,其实质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
25.机械记忆:指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26.意义记忆:只根据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实际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27.创造想象:是根据自身的想法独立在头脑中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28.直接行动思维: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是一种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9.前运算阶段又称为前逻辑阶段:学的是幼儿处于运算之前并未运算做准备的阶段,并不是说这一阶段一点儿逻辑的痕迹也没有。
30.推理:是指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的过程是在已有判断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
31.直接理解:只不需要间接的思考过程就立刻实现的理解它体现在知觉的概括性中。
32.间接理解:是指时间上要经过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 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过程,分析为理解做准备 综合则完成理解。
33.前言语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时期通常为0~12个月。
34.口吃:指的是口语表达中出现不正确 停顿或重复的表现,是一种语言节律障碍。
35、情绪深刻化:指情绪所指向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特点。
36、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里面貌的独特性。
37、社会行为:使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38、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指任何有意义,对他人的财物、身体造成损害或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