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于一些个性特点突出的幼儿,要善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更多地给予幼儿热烈的掌声、诚恳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高高兴兴完成活动的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让幼儿获得健康教育的裨益。如果幼儿在活动中能够长期坚持,成绩突出,教师要给予其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一些表现调皮,甚至影响别人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这个时期正是健康习惯形成的时期,出现自制能力差、没有耐心、恒心的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和家长交流的渠道,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只要用心关爱孩子,引导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创建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健康习惯养成 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因为健康的行为是一个人生活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生幸福的基础。幼儿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幼儿所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其家长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思想观念等,会深刻影响着幼儿的观念及习惯的形成。因为幼儿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还没有形成,只有在被动的模仿和大人的引导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要想促进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就必须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在家里,父母以身作则,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与孩子一起吃早饭时,要先洗手,不剩饭、不挑食等。身教重于言教,久之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形成了。再如:在社区宣传栏中设立“保护五官”“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栏,画面活泼、生动,令幼儿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