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开展幼儿园亲子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环节,其对于个体意志、情感、品质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反思,立足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路径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体的成长及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早在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寻求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反思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情感情绪、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教育,促进个体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因子,是对于个体的发展及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的基础工程之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健康成长的必然诉求
                早在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提出了真正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即真正的健康必须是生理和心理同步的。许多临床经验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状态与幼儿时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有很大关系。幼儿(尤其在3-6岁)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的情感情绪、自我意识、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例如据相关的临床实验,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而幼儿园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加强和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漠视。
                2.社会发展对于个体心理素质的现实要求
                心理素质是个体生活发展的必备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社会个体的心理素质、个人品质和意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这都要求幼儿园应当积极肩负历史使命,注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凸显,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日益迫切。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幼儿园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1.幼儿教师的重视不够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3~6岁区间,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园儿童拥有强可塑性,但却因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不成熟,极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反观我国各地的幼儿园,大部分仍然停留于关注幼儿的生理教育,并没有实现幼儿心理和生理教育的同步性。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群体中所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仅仅归因于德育现象,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和劝导等方式来解决。例如幼儿中存在的说谎现象,部分是因认知水平低导致的,更多的是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光凭德育手段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再加上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模糊性,从而导致了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把幼儿所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归类为成长的自然现象,而不去关注。
                2.学校教育的知行脱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的呼吁下其重视度不断得到提高,各地幼儿园也渐次开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度重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等等口号也喊得非常响亮。很多教师明白真正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道德三者的同步健康,但是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执行脱节的问题。例如,教师仅在课堂中给幼儿灌输心理健康知识,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重要,但是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使得很多幼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执行脱节,成为一纸空谈。
                3.家庭教育的不同步性
                计划生育的倡导和实行,导致现在众多家庭成为了“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的“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优越的物质环境等原因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任性、骄纵、自私、具有攻击性等问题,而家长并不认为这是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相反,把更大的期望值寄托于孩子的智力教育上。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心理和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而家长对心理知识的匮乏,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够重视,使得幼儿在学校所学习的心理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强化,造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不同步。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因此,探讨分析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着手解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朝向心理、生理、道德三者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1.教师引导,促进消极心理矫正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改革幼儿心理教育机制,重视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指导,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想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相关部门和幼儿园领导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理论素质培养,应该多引进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开设讲座,同时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和书籍,并定期指派幼儿教师进高校接受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幼儿期正处于一个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成为幼儿争相学习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言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出现说谎现象时,可以不立即点破,而是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或者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得幼儿在与故事中主人公的对照中来理解自己行为的错误,同时利用其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告知其解决方式。这种引导方式比直接的说服和劝导更能够促进幼儿消极心理的矫正,并且不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以及自尊心受挫感。   2.主体实践,注重知行有效结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幼儿两方面,教师在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之后,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引导上。游戏是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游戏始终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始终。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具体且颇具形象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心理健康不断得到发展和成长。教师应该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在不断与他人进行互动、相互作用中学会分享、学会集体意识;引导幼儿在游戏的体验中勇敢地表现自我,学会自控和自律。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环境,让幼儿进入游戏角色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集体的锻炼,将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老人节带领幼儿去敬老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平均认定胎教音乐

                        • 上一篇:四五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下一篇:能否推荐几本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典厉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