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的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表现?

              婴儿时期
              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尽其所能的用“呜呜、嗯嗯”等发音,或用舞动四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恶或与照顾者沟通,家长可能会有些疑问,怎么能判断自己的宝宝已经开始发展社会化行为了呢?南方贝贝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宝宝三个月左右就能辨认人与事,了解人的存在且喜欢接近人时才开始。

              观察3个月的宝宝会发现,当妈妈离开自己时,他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妈妈回到他身边。而张大至6个月左右,他就会开始好奇地缠着妈妈,同时会开始认生,只要一有不熟悉的人接近,他就会躲到妈妈后面,这是很自然的表现,9个月-1岁间会更明显,家长不用大惊小怪。

              幼儿时期
              2-6岁是宝宝接触家庭以外世界的开始,也是社会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学会走路、说话,对环境的好奇心,远强于父母,喜欢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后面,当小跟屁虫,是讨人厌的爱哭鬼。父母要注意,如果没有其它玩伴,宝宝可能会自行假想玩伴与玩具、玩偶对话,建议多带宝宝到公园、儿童乐园等场所玩耍。

              宝宝常见的九大社会行为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爸爸妈妈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才不会感到困惑和措手不及。

              1.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处理方式: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2.模仿行为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处理方式: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它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跟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处理方法: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父母不要断然的认定孩子撒谎的坏习惯,应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4.反抗行为
              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它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

              处理方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5.利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学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到1-2岁,宝宝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宝宝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幼儿的利身会行为表现还有同情和怜悯等: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它的宝宝也会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它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此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它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处理方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父母是关键。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

              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6.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它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它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处理方法:
              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它小玩。给孩子多一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经常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

              7.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蒙特利播放胎教方法幼儿教育知识

                        • 上一篇:幼儿园户外游戏手脚并用教案?
                          下一篇: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