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岁至7岁小儿的思维特点是?

              一、儿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维通常也叫思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新生儿还没有思维能力,大约到1岁时,思维能力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而且发展是有层次、有规律的,从 低级向高级发展,表现在从直觉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 出现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
              1~3岁左右的儿童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触及某种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如问他们玩具汽车是怎样开的?他会立即将玩具汽车拿到面前来摆弄。这时他边玩边思。
              3~6岁或7岁左右的幼儿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这时的儿童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而且有了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他们对叔叔、阿姨的理解, 总认为叔叔、阿姨是大人,要他叫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或更波折孩子叔叔、阿姨,他会想不 通也不肯叫。





              六七岁以后的儿童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来解决问题。
              儿童到5岁时就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遇到事情喜欢追根问底,老是提出“为什么?”
              二、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 维。但是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 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家庭中可以做的 有以下几方面。





              1、丰富儿童生活的环境。我们可以在摇篮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球,或简单的色彩 鲜艳的玩具,或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如小风铃等,供婴儿醒着的时候看和听;平时在婴儿醒着 时多逗他玩,抱、吻、抚摸他;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断提供合适的玩具;1岁左右的孩子能行 走了,要为他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和他一 起看电视动画片、儿童片,一边看一边讲给他听;多带孩子到室外走走,看公园里的花草树 木、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等等。
              2、引导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帮助他正确发音。大人对孩子说话 时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76634要说儿语,如饼干不必说饼饼,小狗不要说狗狗。要让他听惯和记住日常生活中准确的 常用词。要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帮助他用正确语言表达思想。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通过语言中的语和 语法规则,儿童才能脱离具体动作和具体形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 的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3、鼓励儿童积极思维。好动、好问是儿童的天性。5岁的孩子就常问“为什么?”有时 还会将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摆设拆开来,想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家长应耐心听孩子的提问, 解决孩子的提问或引导他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拆坏了东西也不过分责备,只说你想 看看东西里面是怎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好东西拆坏了可惜,以后要告诉大人帮你解决问题。 孩子得到鼓励,今后就会更积极地去思考各种总是。对不多提问题的孩子,家长要主动提出 一些孩子能回答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





              4、锻炼儿童的思考力。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儿童思考力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家长在 这方面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儿童去思考就会获得丰收。玩玩具、做游戏、猜谜语、养小动物 、养花以及参加家务劳动等等,都可以使和童积极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 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搭积木、拼六面图、拼七巧板等等, 都要动脑筋找出规律才能完成。有些智力游戏,不仅要动脑筋还要比速度才能取胜。
              5、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着年龄 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 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 能掌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 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教儿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儿童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 法,就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2岁至7岁小儿的思维特点是?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蜡烛歌颂cooreldrw

                        • 上一篇:多动症孩子的表现
                          下一篇:结合幼儿心理特点,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