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独立性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独立性包括两方面: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到幼儿晚期时,其独立性就已经大大发展了,他们会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情,因此,家长应经常让幼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树立起自信心与进取心,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悦。如,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床铺,自己吃饭漱洗等。

              二、独立思考

              任何行动都需要前期的考虑,所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是,如今的小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就需要我们家长重点关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幼儿5到6岁独立性的特点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是我国现行学制规定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而之前中班儿童心理发展已经经历了较大的飞跃,大班儿童的心理特点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新的特点的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个时期儿童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有了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而且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地入睡。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5、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6、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大班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7、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岁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8、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一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9、创造欲望比较强烈: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10、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大会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筑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11、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并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大班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同时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
              12、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
              5—6岁儿童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体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游戏的主题除了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外,还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以上这些心理特征的表现说明大班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家长们应该在了解幼儿年龄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放矢,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鼓励幼儿、提高儿童。我们老师也会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围绕儿童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建立理想和适时反馈,促进幼儿在快乐的大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何种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体检

                        • 上一篇:幼儿园孩子的独立性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入园焦虑分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