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岁的宝宝在家总是搞破坏是什么情况?

              “搞破坏”是孩子最热衷,家长最头疼的活动之一。我们通常只看到那些“破坏”行为的消极面,却很少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或者在孩子的“破坏”行为不断升级时,因按耐不住性子而爆发,带来更多的问题。孩子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搞破坏”,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别急着说“No”:请理解他的“破坏行为”

              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种。1~2岁宝宝因为手眼脑协调能力发展不完全,分析判断能力比较欠缺,对时间、空间距离、物体重量体积等估计不准确,其破坏行为更多的属于“无意破坏”。随着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他开始出现一些 “有意破坏”的行为。如宝宝将积木搭起来,父母正在称赞他,而他自己也正自鸣得意地拍手叫好的同时,就可能突然把叠高的积木推倒,并因此开心地大笑起来。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破坏行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比如,玩具汽车里面长得什么样?是什么让它转动起来的?如果把轱辘拆下来,玩具汽车还会跑吗?面对玩具,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他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各种新奇的念头。这些念头一经产生,他就会毫不犹豫付诸行动,将玩具汽车拆开看看,把玩具汽车的轱辘卸下来试试。于是,宝宝的破坏行为便产生了。宝宝的破坏行为是他好奇心大长,并尝试以他自己的方式来探究环境奥秘的体现。

              既然如此,打压宝宝的“破坏行为”可能反而是逆其成长需求而动的方式,不如放手,允许他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以类似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当然,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是需要给予约束的。

              特别推荐:可供宝宝大肆破坏的好东西

              可供宝宝大肆破坏的东西很多,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宝宝提供。比如废旧的报刊可以用来撕扯、揉搓、泡在水盆里化成纸浆,用这些纸屑、纸团或者纸浆,还可以拓展出非常多的游戏——纸浆可以沾在别的物品上,干了之后就会变成很有意思的雕塑。纸屑不仅可以粘贴到别的东西上面,还可以用来玩静电的游戏,让宝宝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只要我们有心,总是能利用家里各种废旧物品满足宝宝的“破坏”需求,让他的“破坏行为”变得更有意义。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毛笔下腰挂图

                        • 上一篇:怎样有效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
                          下一篇:如何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