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溺爱会不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谢谢邀请!

              父母的溺爱会不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我结合我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来回答。从思维的角度而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是溺爱、溺爱的危害和如何正确的爱孩子三个层面思考。

              一、溺爱的概念及类型

              1.溺爱的概念及出处

              溺爱,指的是过分宠爱,过分娇纵、喜爱,往往用来形容在父母或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庇护。在中古代的书籍中,有一些记载,如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溺爱靡意,魂飞心离。",意思就是“过度爱护没有意义,最后导致魂飞魄散,众叛亲离”。《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母姜氏,以溺爱叔段之故,内怀不安,避居颖城,寡人已自迎归奉养。"这就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红楼梦》第四回:"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这中间的纨绔公子薛蟠,其行可恨,其状可恶。而究其原因,是因为薛蟠、薛宝钗的母亲,因幼年丧父,骄纵溺爱导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溺爱就是过分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各种不良习惯,还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妨碍孩子独立发展,而导致孩子变得毫无独立性。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寝室的同学,母亲每周都从老家赶到学校,为他洗衣服,甚至袜子内裤,还会从家里带些好吃的(自然,我们也会从中受益的)。结果,结婚三次,离婚三次,一直到现在,这个同学都一个人生活,据说,是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容忍!

              2.溺爱的类型有许多父母很早就给孩子铺好路,孩子只要照着行就好了,确保前面畅通无阻,其实这何不也是溺爱的一种表现,这些父母一早就已经把孩子的选择权利给剥夺了。

              (1)模具型。此类父母,往往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社会或者经济地位,便以自己为模具,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到读书的范围、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2)温室型。过度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为孩子设置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温室,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前面描述的我的同学就是属于此类。

              (3)压榨型。长都希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小就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每天也只能在学习中度过,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展。

              以上三个类型虽不能完全概括,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二、溺爱的危害爱孩子是件好事,但事犹过之而不及,过度的爱可就会变成溺爱,而溺爱属于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那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1.自我中心化倾向。由于父母的溺爱,给了孩子不应有的崇高的地位和特殊的待遇,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去年的奶奶带孙女吃牛肉面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查询。而事实上,父母只能给与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的特殊待遇,一旦走上社会,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会被撞的头破血流,这是,孩子会反过来责怪父母。你说,这不是一种精神负担是什么呢?

              2.失去自理能力。由于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长此以往,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就丧失立成长的机会,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的庇护,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处处碰壁:工作上不能独立,谋生就会艰难;生活上不能自理,生活就会窘迫。这时,他时时处处不如意,加之会受到旁人的嘲笑,你说,这不是一种精神负担是什么呢?

              3.抗挫折能力差。“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由于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以为任何事物都能轻易得到,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不知所措,有的还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自伤。你说,这不是一种精神负担是什么呢?

              由此可见,溺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的伤害,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适当的呢?请看第三点:

              三、父母怎样正确的爱孩子对孩子爱得适当,爱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我觉得,以下几句话可以与朋友们分享,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1.我们都一样(在家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中国古代的长幼有序,其核心是尊卑,我并不赞同,谁都没有特权,才是基于平等观念现代家庭,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

              2.我们只能满足你合理的要求(或者,你至少要给我一个可以说服我的理由)。当孩子提出的要求时,不能轻易满足,而是要评估其合不合理,孩子大一些,就要他说出理由。我的孩子真小的时候,每次出去玩或者上街,我都给他讲,这次可以买一样东西,不超过多少钱。然后,按照约定,不怪他怎么哭闹,都不改变原定的规矩,一直到现在,这种约定都有效。

              3.我有教育孩子的权利(避免隔代溺爱)。隔代教育,这是一个世纪难题,本人也深受其害。后来,我和老人约定,老人只负责生活(吃穿),其他的问题,都由父母来解决,老人不应该参与。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自己能做的是自己做(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每个阶段,孩子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刚生下来,就会自己寻找奶头。慢慢的,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洗碗,上学后自己背书包、整理文具等等。家长利用这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让孩子尝试自己做。

              这种回答,也不一定正确,希望与朋友们一起探讨。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罪犯知名大小便

                        • 上一篇:幼儿园成长记录在家表现怎么写?
                          下一篇:现在的小孩在溺爱中成长,这样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