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2~3岁开始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启建立独立意识。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什么表现呢?
1、物权敏感期,东西都是“我的”。玩具是“我的”,书是“我的”,好吃的是“我的”,甚至不是自己的东西,抢到了手里,也是“我的”。孩子通过使用练习“我的”,逐渐和“他人的”区分开来,开启自我意识第一步。
美国有一首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里面的歌词生动的描述了宝宝物权敏感期的表现: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2、喜欢说“不”。不管大人说什么,有没有征询他的意见,他都会说“不”,“就不”。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嘴里说着“不”,行动却已经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了。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我看她在家里无聊,提议:“咱们出去玩儿会吧!”
女儿不假思索的抗议:“不行。”
“那咱们在家里画画吧!”
“不行!”
“那你想做什么?就这样玩吧!”
“我不。”
孩子在说“不”时,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感,一种反抗大人的力量感。孩子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对成人的反抗中,自我意识逐渐清晰。
自我意识敏感期时期的孩子确实让人头疼,老师们对于孩子应该怎么做?
1、不强迫孩子分享。对于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具,不强迫孩子分享给班里其他小朋友。保护好孩子的物权敏感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孩子才能在4~5岁时自然过度到分享期。
记得有一次带女儿出门玩,看到两个老人骑自行车带孩子碰到了,一个应该是刚买了一袋吃的,奶奶热情的拿出零食给另一个孩子吃。结果这个孩子不乐意了,哭着喊:“我的,不给他吃。是我的呜呜……”
不强迫孩子分享:
(1)建立孩子安全感。孩子知道我的东西不会被别人抢走,也不会被强迫送给别人,从而确定以安全感。
(2)保护好物权敏感期,孩子才能顺利进入分享期。
2、给孩子确定界限。在保护孩子的物权敏感期时,对于孩子乱拿别人的东西,要正确引导:“这是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来玩。”通过引导,让孩子明白“我的”和“他人的”,逐渐能够区分清楚界限。
2、对孩子说“不”,不能回应以情绪。如果老师对于孩子的各个阶段敏感期都很了解,那么心态自然释然,就不会在孩子对自己话语的否定时产生愤怒情绪。而这也是作为幼教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我女儿幼儿园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案例:吃午饭时间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坐在旁边不动,老师邀请他坐到餐桌旁,他有点倔强的说:“我不吃饭。”
老师语气温和的说:“看来你现在还不想吃饭,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现在要吃饭了。等你想吃饭的时候就和我们坐在一起吃吧!”
结果没一会儿,这个小朋友自己主动坐到了小餐桌旁边,开心的吃了起来。
3、对于敏感期表现明显的孩子,多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一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养育孩子,从来不是简单的交给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家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还记得我女儿刚入幼儿园时,主班老师经常在中午孩子午休时,甚至是晚上下班后,在家长群里讲述孩子发展阶段的各种特点,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等;园长建立了一个全园家长群,经常定期请一些有经验的园长和老师讲课;家长们也会主动组织读书会,研读有关儿童成长的书籍。
不管是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还是在以后的成长阶段的其他敏感期,保护好孩子的敏感期,不限制、不制止,不破坏,使其顺利度过,才是对于孩子真正的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