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如果你只是一个教师,我建议你多参考发达国家案例,多模仿就好!
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具体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表现如下:
(1) 3-4岁(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平行游戏,也可以说是对同伴无意识的模仿游戏。他们的行为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
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玩,“打桩床”(一种将木棒或者球敲击进洞的游戏),另一个孩子看到了也在那里用力敲,实际上他的洞口并没有故什么东西,他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动,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2)4一5岁(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联合游戏。
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共同游戏的影子,从一开始的相互间的松散关系,逐渐变得有了相同的游戏目的,只不过这种目的是随时变化的。比如幼儿一会儿说“咱们一起搭房子吧”,一会儿又会被一根长条积木吸引,把它当做长枪玩模拟打枪的游戏了。
(3)5一一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合作游戏。
他们有了和同伴一起共同游戏的愿望,在游戏前有明确的目的,事先会进行游戏任务的分工,追求游戏的结果,会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比如:幼儿商量一起搭建一个游乐园,即使有的孩子想搭建高楼,他也会遵从游戏分工完成用小插片搭建花坛的任务。这时孩子有了一定的坚持性,会在几天内为一个任务而持续选择一个区域,直到任务完成。
在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后,教师要努力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环境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的游戏行为产生的条件,建立游戏环境与幼儿游戏行为的高相关性,强化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