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幼儿的终身成长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性格的形成,还关系到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确立。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示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下足功夫,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并在教学中多尝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平时幼儿的行为习惯表现,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行为的常见表现1.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贫乏,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遇到陌生人时,他们的情绪极易紧张。2.言行不一致,注意力分散。很.很多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很容易形成言行不一的习惯。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较高,经常做一件事情时又想到其他的事情,出现行为不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关键词】 培养 幼儿 习惯“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2.不爱洗脸刷牙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3.不愿上幼儿园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
1、在幼儿阶段,让小孩学好自立,担负一些简易的劳动者,为了鼓励孩子的自觉性及本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从而进一步塑造她们的责任感。例如:早上进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孩子帮助放水杯;请每一组第一个到园的小孩帮助把自己这组的桌椅从桌子上搬下来放置齐整;中饭后,请儿童轮着帮助打扫卫生、打扫;黄昏下学临走时请每名儿童把自己的桌椅放进桌子上放置齐整随年纪增长,她们不但要单独穿脱光衣服、洁面洗手消毒,并且也要自身洗手绢、洗袜子。2、在家里,能够 让小孩饰演教师的人物角色,教父亲、母亲做事情,推进所教的专业技能。父母能够 根据说故事“自身的事儿自己做”、“我是父母小帮手”,与小孩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及其收看相关的电视栏目等,让儿童了解自身的事儿应当自己做,激起小孩自身亲手做的冲动。3、校园内还可以应用“给小班课程弟弟妹妹喂食”、“给小孩穿着打扮”等手机游戏来来教小孩一些劳动技能。小朋友们在这种游戏里面,会学得一些用餐、穿衣服、梳理小玩具等基本专业技能。这类方式 ,合乎儿童心理特性,当然亲近,生动有趣,成效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