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幼儿游戏自主性与规则意识之间的矛盾

              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 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幼儿自主地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为了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规则使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有目的性;进而通过规则引导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质量和后果。
                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与生活的各种印象,他们会把这些印象或经验带进他们的游戏中来。
              幼儿玩滑滑梯的时候,尽管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要从楼梯上去再从滑道下来。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时,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从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个一个叠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儿用手抓住上面的护栏,身体躺在滑道上摆动,嘴里喊着救命!救命啊!脸上流露出颇为夸张的表情,护栏边围着几个幼儿正在有条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儿掉到水里去了,有的幼儿救上来了。教师看到那么多的幼儿挤在一起,走过去制止他们:小朋友,看看谁最听话,知道怎样滑滑梯才是对的。小朋友立即变乖了,停止了原来的活动,排着队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静了许多。教师放心地在一旁观看。可没过几分钟,有几个男孩子又开始了救人活动,有的被怪兽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奥特曼,我来救你们。参与救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游戏场上又热闹起来。
                是制止他们,还是顺其自然。不制止?怕他们出事故。制止他们又于心不忍,幼儿玩得那么投入。游戏中的自主和规则是一对矛盾,如果过分强调规则,势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失去满足和快乐感;反过来,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的约束,游戏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毫无质量和意义。教师该如何处理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之间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静下心来想一想,成人也喜欢来点刺激的游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快速滑行车,新型运动中的攀岩、悬崖跳水、急流探险都是成人喜欢的惊险活动,一个险字本身就包含着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险后的成功却往往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 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幼儿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使游戏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往返。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儿,也仍然会在游戏活动中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们想象的角色。但教师总会担心幼儿不会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儿按教师的意愿重复那些规矩的活动,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时间长了,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和手脚,表面上看上去听话乖巧,实际上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容,表现,看看他们在游戏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倾听他们在游戏中谈论什么,怎么交流,对积极地部分给予肯定,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在游戏时的动作、语言、情节常常是比较随意的,甚至是盲目冲动的,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准则行事,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戏进行时易发生冲突和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产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中,救人的孩子越来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让幼儿自主自由、随心所欲,完全忽略规则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功能,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根本就自主不起来,同伴间互相干扰,混乱无序,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自然没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在有序的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律性   
                在我们谈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的时候,同时有这样一种误区,游戏既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成人就不因该过多地干预,让幼儿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了,只要幼儿高兴就行。事实上游戏就变成了放羊式的一种低水平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幼儿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前面提到的幼儿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了。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界定幼儿地游戏行为,评价幼儿地游戏过程。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观察幼儿当前或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需要教师在哪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培养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自觉性。规则是必要的,幼儿受年龄限制,控制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凭兴趣模仿或重复一些危险的行为和动作。特别是在活动激烈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让幼儿学习和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学习区分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和危险的,让幼儿学会自律。这样才能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变成内在的行为需要。例如,玩竹竿游戏,孩子们很喜欢,能用竹竿玩出很多种好玩的玩法:抬轿子、双杠、骑竹马、跳竹竿让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危险的玩法:有的用竹竿相互对打,有的将竹竿乱扔。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必须立即制止,并让所有的孩子知道这样的玩法是不对的,是很不安全的。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哪些玩法是可行的,哪些玩法是不行的,制定出玩竹竿游戏的规则。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孩子制定规则的能力。当游戏规则制定好后,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使幼儿不断掌握规则。规则是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在游戏中要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养成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对违反者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规则无疑是必要的,但过于繁琐、生硬,就变成了套子,束缚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行为。活动前,有的教师会提一大堆的要求,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把那些文静、乖巧的孩子作为榜样。长期这样,幼儿会变得看教师的眼色行事,为了听教师的表扬而变得循规蹈矩,自主性得不到发展。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有明显违规行为的幼儿毕竟是少数,遇到不恰当行为出现时,教师不妨给他一个提示或疏导,既加强了针对性又避免了打击一大片。
              幼儿在游戏的自主程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自主游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游戏过程的自主程度与规则要求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保护幼儿的创造火花
                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必须做的事情。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多是无意性的,不是经过苦思冥想得来的,往往是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游戏中幼儿的创造随处可见:滑梯当成了大海、积木当成了手枪、树枝当成了宝剑、椅子当成了火车,这些创造的火花,让原本简单的游戏变得精彩、生动起来。
                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及时捕捉他们的创造性的点滴火花,予以肯定,正确对待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突发奇想,并和他们一起游戏适当地给予帮助,从而使他们的游戏顺利地开展,创造性得到更大发挥。
                但如若处理得不好,积木手枪会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小椅子火车不恰当的使用会变成安全隐患。让幼儿骑在椅子上把火车安全的开下去,还是为了某一个违规动作让游戏停下来?我认为教师不妨和幼儿商量一下,让幼儿明白行为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找出对错,讨论怎样做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才能与同伴玩得更好更尽兴等。这样既保护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火花,又逐步学习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恰当行为,获得积极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与积极得当的行为方式。
                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教师是游戏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游戏适当的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既丰富多彩有利于幼儿发展,又安全科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寓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游戏虽说是幼儿自发的自然活动,但是它一旦进入教师的视野,就被引入幼儿的教育领域,它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会受到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区分为好的游戏’和不好的游戏。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早教费用顺序培养高情商说话技巧幽默口才

                        • 上一篇:幼儿教师自主游戏中确定观察目标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幼儿自发游戏和幼儿自主游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