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性格有很多,其中一种叫做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是不安全依恋模式中的一个类型,来自于约翰 鲍比( 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约翰 鲍尔比创立了依恋学说,并由玛丽 安斯沃斯(mary anisworth)进一步研究发展。 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才是人类发展的核心。依恋是人类进化的需要,我们总是通过接近更强壮和更智慧的他人来寻求安全感。

              依恋和进食、繁殖一样,是被生物学上的生存所驱使而必须做的事情——并且它对我们行为举止的塑造不仅在婴儿期,而是贯穿着我们一生。

              依恋模式的形成始于婴儿期间的6-18月内,而且是今后一生交往的原型。尽管如此,但我们以后还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幼年涉及的关系有问题,那么我们后来经历的关系可以提供第二次机会。

              玛丽 安斯沃斯用一生来验证他的理论。通过陌生人情景试验,她发现了可以将依恋进行分类: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其中不安全型中包括回避型、矛盾焦虑型以及混合型。

              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依恋对象,缺乏交流,很少表现出分离焦虑,而是表现出一种情绪紧张时不合时宜的安定。

              在实验中,妈妈离开,婴儿并不表示悲伤,妈妈回来,也没有明显的行为反应,但是生理的指标不一样,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和心跳速度和安全型一样,婴儿只是在掩盖自己的要求,克制心里的波动。

              回避型依恋在关系中看起来比较冷漠,情绪反应也总是波澜不惊,对于工作和学习非常投入,但内心其实充满期待和需求,渴望别人的肯定和靠近。但是如果真的靠近,又会表现出拒绝和隔离。

              不安全型依恋在安全型依恋的关系中可以得到模式的改变,通过培养自我的心智化模式也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另外,在给自己界定何种类型时要警惕把它们抽象化和当做人格特点来对待。

              依恋学说只是表现了可能的关系状况,而人们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所出现的关系状况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泸沽湖家长培养孩子智力落实

                        • 上一篇: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社恐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下一篇:回避型依恋是不是不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