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型依恋类型的人还有救吗?

              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人格表现,人格基本是稳定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除了人格障碍,人格没有绝对的好坏。

              对于回避型人格障碍,基本行为和心态如下:

              1、 由于害怕批评、不满意或拒绝而回避他人。

              2、 不会与别人保持很密切的关系,除非确定对方很喜欢他(她)。

              3、 很怕在亲密关系中,被羞辱和嘲笑。

              4、 对批评和拒绝及其恐惧。

              5、 由于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很沉默。

              6、 认为自己不行及社交无能。

              7、 由于害怕尴尬,而拒绝各种活动。

              8、 社交中倾向于担心和急躁不安。

              9、 在社交环境中害怕羞辱和被嘲笑。

              10、 非常恐惧被批评和拒绝。

              11、 把自己看做是社交无能和不被社会接受的。

              可见,回避型人格,主要是担心在社交中遭遇失败,自我施加大量消极暗示,因此,如果能在社交中摆正心态,勿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被否定被批评的境地,接受此时此地的自我,对自己的表现报以一定程度的宽容,而且主动地练习社交技巧,循序渐进地参加社交场合,就可以逐渐地将自己从社交恐惧心理状态中脱敏出来。

              回避依恋人格则是与亲近的人难以建立真正亲密关系,从而难以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阻碍了对人生的体验,有的还会错过重要机缘。

              回避亲密依恋的人发现他们比较困难发展真正亲密的关系;也很难做到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

              当与别人太亲密时会紧张,在一般关系时他们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还显得非常有社交魅力,但是一旦进入近距离,就会不舒服,排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异性相处,基本程度还可以,但是如果被对方需要,就会觉得反感和厌烦,不喜欢太过频繁的联系。

              对关系的建立恐惧,害怕承担被捆绑的感觉害怕承担业务,

              对于以上种种,他们自己也想去改变,也想主动接近依赖别人,但却很难做到。

              回避依恋类型属于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害怕亲密患得患失,这种依恋类型是心理学家常常研究的课题。

              亲密依恋类型常常在孩童期(2岁前)就埋下了种子,一个温暖的和谐的,对幼时的孩子予以周到的照顾,满足她的需要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往往发展为安全性依恋人格,

              而一个疏离的家庭或父母,忽视幼儿的感受和需要,家庭氛围混乱,父母关系糟糕,甚至遭遇肉体或精神虐待的孩童,长大后往往发展为不安全的依恋人格,也就是亲密关系回避型人格,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不时露出它阴影的一面。

              即使这样,仍然不是不可改变的。作为一个成人,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成长史和过往,将一切归咎于过去是不成熟的表现,现在的每时每刻在于你自己的掌握中,和不满意的自己和解,不断完善自我,循序渐进地进入亲密关系,勿以个人的看法来猜度别人的想法,在亲密关系中多尝试试探,突破自我界线,慢慢的你会发现封冻的心灵在融化。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成家或许会有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你应该把温暖奉献给他,孩子对外界是没有芥蒂的,从孩子身上你可以翻盘,学会做一个温暖的富有爱心的父母,给他一个安全依恋关系的未来!

              祝福你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上网独创性视觉艺术

                        • 上一篇:两个回避型的人能走到一起吗?
                          下一篇: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