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发展心理学将人际关系的依恋类型有三种:安全型(secure)、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和回避型(avoidant)。
他们发现,婴儿对其主要照料者的依赖表现出不同模式。
她们将实验分为三组进行。
第一组婴儿哭喊时,慈爱的照料者总是如约而至,得到此种呵护的小宝贝们就能舒心地依赖他人,觉得他人可以信任,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结果,这些儿童就会发展出安全型依恋:他们快乐地与他人交往,很容易与他人发展出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
其他婴儿的情形可能不同。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照料无法预测,而且并不持续,照料者有时热情关注,有时却心不在焉,焦急烦躁,有时根本就不出现,这些孩子就会对他人产生焦虑,复杂的情感,这种依恋类型就是焦虑—矛盾型。这些孩子由于不能确定照料者是否以及何时会回来关照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贺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最后,第三组婴儿的照料者在关照孩子时,带着拒绝或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孩子就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的关系上未作不前,表现出回避型依恋。回避依恋型的孩子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认为早期的人际经验会影响个体后来人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但是后来,人际关系专家巴塞洛缪指出,人们避免和他人亲密接触有两种不同的原因,一种情况是人们期望和他人交往,但又对他人戒心重重,害怕被人拒绝和欺骗;另一种情况是人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真心的喜欢我行我素和自由自在,而不愿意与他人发生紧密的依恋关系。
所以巴塞洛缪认为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第一种安全型和儿童的安全依恋完全相同,第二种痴迷型是塞洛缪给焦虑矛盾的新名称,因为这种类型的人若要感觉心安,就要过分的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所以他们要过度的追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担心关系破裂。
第三和第四依恋类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回避型”。恐惧型的人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相反,疏离型的人认为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最近的依恋研究不再简单地把人们分为安全,痴迷,恐惧和疏离四种类型,而是给出人们在忧虑和回避两个维度中的相对位置。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依恋类型的形成原因:先天和后天。
1、依恋类型受到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影响,基因塑造了我们的依恋类型。
2、 然而,我们的经验在塑造之后的依恋关系上甚至起着更大的作用,父母对我们接纳或拒绝的程度在很早就有巨大的影响。怀孕时快乐的准妈妈与焦虑矛盾的准妈妈相比,前者的孩子在一年后更可能具有安全型依恋婴儿出生后月那亲密夫妻和睦的妈妈一般能成为。周到体贴,充满爱心的照料者,故而安全行的妈妈王姨网友安全型的孩子,而不安全型的妈妈则往往也有不安全型的孩子。不过,即使烟儿天生难缠意诺如果训练妈妈们养护婴儿时的敏感性和回应性,他们的孩子咋比没有接受类似训练的妈妈们的同类孩子更可能表现出安全性一脸。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在学前期之后仍未结束。七年级的少年接受的养护能预测他们成年后在爱情和友谊的行为表现。父母给予关爱和支持的少年,在数年后对待恋人和朋友更加热情。毫无疑问,年轻人把从家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了以后的人际关系上。
然而,我们并不会被动的接受童年经验的束缚,因为依恋类型不断地受到我们成人后的经历的影响。
最后一句话:依恋类型既然是习得的,就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类型的确会发生新的改变。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在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慢慢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在两年之内总有1/3的依恋类型可以发生实质性变化。
我只是文献的整合工 :
〔1〕罗兰·米勒.《亲密关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4-16.
欢迎向我咨询其他感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