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小鱼礼仪培训胎教歌有哪些类型

                        • 上一篇: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下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