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哪些个性心理特征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

              凯根认为,遗传和环境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目前一些实验研究也已经证明了生理因素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影响。凯根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研究发现,即使存在生物先决条件,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来使之现实化。换言之,儿童的行为是否具有抑制性的特点,还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的支配性对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有直接影响。如果父母属于支配型,其子女往往比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
              从凯根的研究可以看出,气质是与遗传联系比较密切的一种个别差异,但后天环境对儿童的气质也有重要影响。由于气质与遗传联系比较密切,因此,与能力和性格相比,气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特点,到了幼儿期,幼儿气质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如在各年龄班幼儿中,我们都能看到表现明显的两种气质类型的幼儿,即内向表现的孩子和外向表现的孩子。
              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传统理论往往强调父母对儿童的影响,认为父母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方向和水平;但近二三十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认为,父母不仅会影响儿童,儿童反过来也会影响父母,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概念“母子相互作用”就证明了这种变化。孩子对父母影响的最初方式就是其气质对父母的影响,如对待脾气急的孩子和不是很急的孩子,父母会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当半夜孩子醒来要吃奶时,急脾气的孩子会一直哭闹,弄得妈妈手忙脚乱,所以第二天半夜,妈妈就要早早起来,给孩子把奶热好,放凉,等孩子一醒马上就喂他;而如果这个孩子在醒了之后不哭不闹,一直自己玩,那妈妈每天半夜也就不会很急。在这个相互作用中,妈妈对脾气急的孩子往往事前就做。但当这个孩子进入幼儿末期以后,妈妈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他认为孩子大了,对孩子的要求就不同了,所以当孩子脾气急的时候,妈妈可能会采取更急的方式,有的甚至动手打孩子了。
              上述内容提醒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注意到孩子气质对自身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要记住一点,气质是与生理联系最密切的一种个性特征,对儿童个性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会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师资应有向着

                        • 上一篇: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4岁半男孩老师建议孩子姥姥带着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