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绘画活动要经历哪些心理过程

              绘画创作活动是指创作者在一定的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加工、创造出静态、可感的视觉形象,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过程。一些理论家认为,绘画创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活动,创作过程有时很不稳定。但大多数人认为绘画创作活动还是有其一般的心理过程的。
              我国清朝画家郑板桥曾描述过他在画竹子时的心理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段话所揭示的“眼中之竹一胸中之竹一手中之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绘画创作心理的三个阶段。
              美国著名的艺术心理学家加登纳在他的《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认为:个体的生命中有一种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有始终一致的作用及发展式样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被称为系统。艺术作品大致就是知觉(perceiving)、感受(feeling)、制作(making)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discrimination),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affect),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为(action)。在这里,加登纳提出的创作过程中的结构要素,虽未指出创作的具体流程,但其思想与郑板桥的“画竹“有异曲同:亡之处。
              美国抽象表现派的先驱翰斯·霍夫曼则明确、精辟地提出了有关绘画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他认为,绘画创作活动就是将物质实体转化为精神实体的过程。物质实体是指经由个体的感官所认知的自然界的物体;精神实体则是指个人在意识或潜意识状态下,将对于自然界的视觉感知,在情绪及理智作用下,运用绘画媒介所表现出来的产品。霍夫曼把绘画创作活动要经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创作者对自然界的视觉获取阶段。自然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自然界的物体都具有三维度的性质,它们以占有空问而存在。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时刻都在感受着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的感受器官便是视觉器官。
              第二个阶段,创作者对视觉形象的转化阶段。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信息,还必须经过创作者头脑的转化。在霍夫曼看来,这种转化主要包括“移情”和将移情后的“感触”作表现形式的分析。经过头脑中的这种转化以后,创作者即可进入实际的创作阶段了。
              第三个阶段,创作者的创作阶段。创作就是运用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的过程。在这一表现过程中,同样融合了创作者的情感和认知,亦即将创作者的个性融人其中。透过这一创作过程,一个新的精神实体即艺术品就诞生了。
              根据以上关于绘画创作活动的理论和对学前儿童绘画创作的研究,我们将幼儿绘画创作活动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艺术视知觉阶段
              绘画创作必须有原材料,大自然和生活就是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源泉。绘画活动中,原材料是通过视觉器官所进行的知觉活动来获取的。绘画活动中的这种视知觉与一般的视知觉不同,它是指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即“一种把知觉特征与刺激材料所暗示出的结构相对照的过程,而不是接受原刺激材料本身的过程”。因此.在阿恩海姆看来,一片混乱的景物,“只有被看做是一种由清晰的方向、一定的大小及各种几何形状和色彩等要素组成的结构图式时,它才算是被真正地知觉到了”。
              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原材料的获取是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其中主要的是他们的视知觉。加登纳认为,个体的视知觉经历了一个从定向知觉到偏向知觉到完形知觉再到超完形知觉和符号知觉的发展过程。其中,定向知觉和偏向知觉是动物和人类的新生儿所具有的知觉能力,而完形知觉和符号知觉则是人类自幼儿时期开始所特有的。完形知够把对象加以组织的能力,即一种在内在需要的形式改变为完美形式的能力。超完形知觉是“一种能看主导图像或完形之外去的能力”。这种对对象的完磊和三羔通过创作者内心主观的简化原则来进行的。幼儿阶段,大特点就是个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心理。因此,可以说,幼儿时期具有兰学与超完形的知觉特点,在幼儿绘画作品中就表现为透明式与展弄妥晶画法。
              我们还可以从左图中看出幼儿是怎样进行视觉思维的。这是一幅一个2岁半的幼儿再现她与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坐摇船的画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像长方形又像半圆形的图形代表了摇船,两个圆各加两条人字形线代表了两个人,线条的交叉代表r两个人是坐在摇船里。我们从摇船的侧面仍然可以看到两人坐着的样子。与这幅画所要再现的复杂事物相比,画面本身是相当粗糙简单的。然而,它展示的不仅是心灵对所要再现的题材的完整的结构特征的自由发现,还展不出这一幼儿对这些结构特征在“线条’’和“平面,,等媒介中的结构等同物的发现。画中的摇船不是眼睛所见的摇船,而是一种支撑人体的“座架”,这一“座架”与两个圆形物之间则似乎是一种支撑者与被支撑者的关系。这说明'在这个2岁半幼儿的“陈述”中,包含着种种视觉概念,它们是在直接经验的驱使下被创造出来的,却又通过形状、关系和功能中的某些突出特征达到对题材的抽象性表现。因此,这幅线条画的形式,与其说来自摇船和人的个别表象,不如说来自代表“一般性概念’’的“纯形状”。它展示出在一个幼儿的心目中那些能代表“坐摇船’’的最重要的特征——人坐在摇船里,下面有支撑物。虽然这幅画是高度概念化的,却又完全来自幼儿对感性世界的敏锐观察和解释(它对原型的某些特征作了变通,却又没有完全脱离视觉
              二、艺术体验与反思阶段
              创作者通过视知觉得来的原材料还必须进人大脑进行加工、改造。一加工、改造过程也就是艺术反思的过程,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艺术反思过程包括了体验和对信息的形式分析两个方面。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人人都能体验到。格式塔心理学把视觉所经历的事物的状态分为物理镜和心理场两种。物理镜是指视觉对象的完全、纯粹的客观存在,这是每个人的视觉都能努力达到的对象而心理场则是指人的心目中的事物状态。如果说,物理镜是一种既定的、客观的世界,那么,心理场则是充满了变异和主观化的天地,它把人的需要、兴趣、动机、能力、性格、心境等心理成分,都汇人一种创造的境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的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的主观化色彩。皮亚杰认为,幼儿的知觉处于对自己和经验不加区分的阶段,他们觉得一切事物都与自己一样具有相同的心理(4岁以前)和认为只有活动着的对象才有生命和心理(4~6岁)。在这样两个泛灵论的阶段中,他们对视觉获取的对象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蓝天是白云的家、满天的繁星是万盏点亮的小灯、飘零的落叶是离开了大树妈妈的可怜的孤儿、颠簸的汽车是在跳舞。这样的体验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心理印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另一方面,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从事绘画创作活动。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位5岁幼儿所画的一幅《愤怒的爸爸》,就是小作者在对爸爸的愤怒有了深切的体验以后画出来的。
              艺术反思阶段还包括将体验过的对象作艺术形式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新皮亚杰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比·凯斯的“执行控制结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过程。罗比·凯斯认为,“执行控制结构是一种内部的心智蓝图,它既代表被试构思某一特定问题情境所惯用的方式,又代表他处置该问题的惯用步骤”。这种心智活动在学前儿童对表象的形式分析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他们首先要在头脑中搜寻已有的那些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而这些艺术语言中一部分可能已经以当前所知觉到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方式予以标识;其次,由于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可以采用一种在他自己看来是有效的、非常规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即幼儿把这些艺术语言表征为达到目标情境的策略,确定用什么样的造型来表现这些知觉到的形象,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知觉情感,用什么样的构图使画面看美术教育和谐悦目。一般来说,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反思阶段到此就结束了。头脑中的思维活动并未结束,他们还对这些艺术博蹦作为以后此类创作的一种流畅的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自已体验过的对象作了形式的诠释以后,绘画创作就进入表达阶段了。
              芝釜掣货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绘画创作者对外物的知觉和体验.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造型、没色、构图等艺术语言画作品。绘画表达活动在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立祟茹某茨黎:芋竺活动就是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之后,用动作、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胄;毒警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说,在绘画创作领域里,离开了绘画表r达,再孬茜知觉与体验也得不到表现,也就无法t七其他人欣赏,而只能留在创作者的头脑中。能将自己的知觉和体验用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艺术家与普
              绘四表达活动是绘画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相对于知觉活动和体验与反思活动而言,表达活动是一种操作实践活动。不同的艺术操作实践活动所采用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各不相同,因此,作为艺术之一的绘画也有自己特殊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法,这对于绘画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的绘画表达是他们的知觉与情感的物化形态。他们将自己对外物的知觉与情感通过绘画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在绘画表达过程中,由于受其自身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幼儿的绘画表达在技能技巧上表现得明显不如成人熟练与完美,透出一种稚拙感。然而,也正是这种纯真的童心、童趣,才使得儿童画充满了魅力。同时,在绘画表达过程中,幼儿有时并不按照预想和计划来进行,而是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至于最后的作品与预先的设想不一致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儿童音乐平常打油诗

                        • 上一篇:结合案例,阐述幼儿学习数学的意义
                          下一篇:抑郁症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