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地点应该是家中的餐厅。有些家庭没有固定的儿童就餐地点,孩子玩到哪儿就追喂到哪儿。有些家长在孩子进餐时开着电视,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还有的家长频繁带孩子去餐馆就餐,而有些儿童去西式快餐厅就餐的目的是去餐厅的儿童游乐园玩耍。不适当的就餐地点会分散儿童就餐的注意力,影响儿童的进餐量和消化功能。就餐氛围是很多家长不太关注的地方。一些家长在给宝宝喂饭时和孩子没有目光和言语交流,眼睛盯着电视或干着其他事情。有些家长每次就餐时都迫使孩子吃很多食物,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消瘦的孩子,使孩子每到吃饭就很紧张。还有些家长把餐桌当成训斥孩子的场所,每到吃饭时就开始“教育”孩子。这些不良的就餐环境都会影响儿童就餐的情绪、影响儿童的进餐量和消化功能。就餐应该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积极喂养,鼓励孩子进餐,但不强迫孩子进食。
优化幼儿的进餐环境进餐环境是影响幼儿进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进餐环境不仅仅指物质环境上的美观、便利,还包括心理环境上的轻松、愉快。这样的环境能唤起幼儿的食欲,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一、优化物质环境在幼儿进餐时,应保持幼儿活动空间的畅通,如确保过道畅通,餐具、餐台要摆放在便于幼儿取放的位置,这样既能避免幼儿因相互拥挤发生冲突,又能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降低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可能性。如果要求幼儿自己盛饭菜、收拾餐具,那最好能提供多个餐台,以便幼儿操作,避免长时间等待。2.给幼儿选择餐具的自由提供的餐具不但要安全卫生,而且要方便幼儿使用。托小班幼儿一般用调羹,而中大班幼儿可尝试用筷子。我们主张同时提供两种餐具,以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进餐的需要自主选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适时改变桌椅布局能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如,有时可将每张桌子分开摆放,有时可将若干张桌子连接摆放,有时还可以把桌子围成圈。具体可根据刻币在指导和照顾幼儿时的需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在各个阶段的兴趣点来决定如何调整。二、优化心理环境幼儿的食欲旺不旺盛与情绪好不好有很大关系。而宽松的进餐氛围,和谐的师幼关系,可以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1. 组织餐前活动。帮助幼儿调整情绪教师在餐前可进行谈话、讲故事之类安静的活动,使幼儿从较为兴奋的情绪状态逐渐恢复平静,把幼儿可能存在的一些来自负面情绪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幼儿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等待用餐。这些过渡性活动也可以避免幼儿长时间等待。2. 介绍菜谱,唤起幼儿的食欲教师可以赋予食物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并把它们贴在餐厅的墙面上。每天午餐前利用这些图片向幼儿推出“今日菜谱”,介绍各种食物的名称、颜色、味道以及对身体的益处,表现出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的样子,以唤起幼儿的食欲。3. 合理组织,形成良好的进餐秩序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批进入餐厅,以避免争抢、拥挤。可以让平时用餐较慢的幼儿先去,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自我调节,不会因为自己落后而自卑、沮丧。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营造温馨、快乐的进餐氛围。教师可以用不同的乐曲来区分餐前准备阶段、进餐阶段和餐后整理阶段,用音乐来暗示幼儿该做些什么。选择的音乐宜以幼儿喜爱的轻音乐为主,这样既能让幼儿感到快乐,又不至于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4. 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满足幼儿需要的最好方式是给他们选择的权利。我们主张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座位,选择适合自己食量的饭菜。有了选择的自由,幼儿的兴致更高了。满足幼儿的需要还表现在允许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有适当的交流。有心理学家指出,进餐时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因此我们应改变原先禁止幼儿吃饭时说话的观念,允许幼儿在不影响进餐的前提下轻声交谈,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增进食欲,而且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进餐的愉快。事实上,幼儿在宽松、愉快、有序的环境中进餐,往往更能自觉遵守进餐秩序。5. 因势利导,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在着眼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如,对于体弱或肥胖幼儿,或对于偏食、挑食的幼儿,教师应对症下药,一味强求不是好办法。我们主张在进餐时不作过多干涉,而在平时多下功夫,尤其是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可以结合故事、儿歌等幼儿喜爱的作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进行正面引导。引导要个别化,切不可操之过急,如,对食量小的幼儿,可鼓励他们每天多吃一口,对幼儿不爱吃的食物可先让他们少量尝试,视他们的适应情况逐渐加量,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食量太大的幼儿,可引导他们多吃蔬菜多喝汤,既满足饱腹感,又减少了热量的摄入。幼儿有进步时,要及时肯定,积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