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18岁,职高学生,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大男孩。
在我面前的这对母子二人让我打量了半天。
儿子,足有1.85米的个头,脚蹬一双彪马运动鞋,肥肥大大的裤子,上衣是阿迪达斯的,方方正正的脸上,一双眼睛显得有些阴郁而烦躁不安。母亲,四十七八岁左右,瘦瘦小小的,满脸的憔悴,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是10年前的款式,脚上一双白色的皮凉鞋因为时间太久都已经成了淡淡的黄色。
这位单身妈妈还未开口,便流起了眼泪,而她身边高高大大的儿子却有些厌烦地说:
“你在这儿现什么眼呀。”
这句话足以证明这母子俩的关系如何的紧张与局促,我示意刘勇先到隔壁等候,又拿来纸巾给刘勇的妈妈,我静静地等她把泪擦干。
“对不起,我真的有些绝望了,才这样控制不了自己,对不起。”
儿子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儿
刘勇的妈妈终于平静下来,开始诉说。
“我跟丈夫是在刘勇14岁时离婚的,他父亲马上要再婚,因此,孩子判给了我,这是当时我所坚持的。
我们离婚时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他挺恨他父亲的,虽然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
这孩子原来就不怎么爱说话,我和他爸分开后,他说话就更少了,没事老摆弄电脑,要不就躲在屋里跟同学打电话,满嘴都是脏话。
有时我听不下去就说说他,刚开始他不吭气听着,可后来,尤其是这一两年,他不但不听,有时候还突然就火冒三丈甚至动手打我。
这种事我从来不好意思对外人讲,甚至连他的父亲我也从来没有告诉过,自己养大的儿子,他怎么对待我是我的报应。
可我真的没有亏待过他。
他升入职高以后,变得虚荣起来,一切都要名牌,从穿的到用的。我每个月只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可他买一双鞋都要1000多元。
刘勇妈妈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我是从心里疼这个孩子,他爸离开我们去跟另一个女人结婚时,我就在心里发誓要让我儿子过得不比别的孩子差。
也许是这种补偿心理让我太宠这孩子了,因此,他对我为他做出的种种牺牲都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
为了让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我除了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兼了好几家单位的会计,每天在家里替人家做大量的账目报表。”
离婚四年,也有不少人给我介绍对象,可每次人家带着人来了,我儿子就拉长了脸在旁边坐着不说话。等对方走了,他就很不高兴地对我说:“就咱们俩过有什么不好,我什么都可以干,我们家不需要别的男人,你就别打这主意了。”
就为了他这不懂事儿的态度,我不知哭了多少次。后来我想算了,我年龄也不小了,还去结什么婚,找个固定的朋友,能够说说话,有个感情寄托也就结了。
我住的房子是老式的两居室,儿子的房间和我的卧室挨得挺近的,平时我的那个朋友来,我都是挺谨慎的,尽量不让他碰上我儿子。
可有一次,他喝多了酒没法开车回去,我就留他在我那儿住了一宿,早晨,他要走的时候,正好让回来取东西的儿子给碰个正着。
还好我儿子当时没有什么表情,也没闹出什么尴尬的事儿来,他总算顺顺当当地走了。
本来,这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儿,毕竟,我也是个人,我也有自己的需要。
可从那以后,我儿子看我的眼神就不对了,本来他跟我就没什么话说,这一来除了跟我伸手要钱的时候说几句,平时就更没话了。
但是,我发现他是变着法子要我给他花钱,什么流行要买什么,什么时尚要穿什么。
我说:“你还是一个中学生,怎么能这么高消费,你们学校的同学都这样吗?”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冲我喊上了:“你别提我们同学,我们同学还不像我这样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呢。我缺爸少妈的,本来就低人一等,我再连名牌也买不起,你还让我怎么在同学中有点儿地位。”“那你里里外外都是名牌,同学们就看得起你了吗?”“那当然,最起码人家有什么我就不缺什么,再者说了,你不是说过要让我过最好的日子吗?”儿子的口气里满是理所当然和对我的轻视,为了我们之间能够维系一种平衡,我能忍的就都忍了。
就这样直到有一天,他动手打了我,我才猛然意识到,这孩子已经被我宠坏了。
这点孩子他自己也认识到了,那次他打了我,他自己也哭了,他请我原谅他,说他一冲动起来就很难控制自己。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为子女付出的越多,就越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有的甚至是适得其反。
一味的付出成了孩子人格畸形的催化剂
从历史上看,目前正处于青春期的这一代孩子的父母,他们大都经历过物质上的贫乏,精神上的磨砺,及肉体上的磨难,他们的命运随国家发展的命运跌宕起伏,一直没有平静过。
年轻时代的插队,中年时代的下岗,该谈爱情的时候无力奢求爱情,该家庭稳定的时候,又面临外面世界的天翻地覆,他们最难把握的是自己的人生。
因为这难以把握的人生,又造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孩子的复杂心态。但是,这复杂的心态中又有一种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补偿心理。
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无论是单亲母亲还是单亲父亲,他们的经济条件,职业特征,受教育程度可能是千差万别,但心态上却有一种东西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为孩子考虑一切,做一切的补偿。
像刘勇的妈妈,在她独立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的同时,她心里已有了深深的歉疚。她觉得这所有的不幸都是由她造成的,因而,她试图为孩子承担一切,包括在个性上无原则地纵容。
实际上她这样做已经造成了极为可怕的后果。
她儿子刘勇身上的问题已远远不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一个18岁的青年不具备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屡屡在家庭里对自己的母亲施用暴力,并且,有着不可遏制的物欲,这一切都已证明他严重的人格畸形,而根源则同他母亲的教育有关。
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评说刘勇那位从来不尽父亲责任的父亲,在刘勇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影子,这已经是他性格嬗变中的一大隐患。
那位不负责任的父亲首先给了孩子深刻的印象是“原来人可以如此这般地不负责任。”我相信这是成长中的刘勇在世界观形成时留下的深刻烙印。
满是负罪感和歉疚的母亲,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刘勇的个人意志成为了主宰一切的砝码。
讨厌母亲再谈恋爱,母亲便让步不再打算结婚的事,不顾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定要满足自己追逐名牌的心态,为了让儿子达到这些愿望,母亲只好四处去兼职,日夜劳作。
实际上刘勇母亲的这种付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儿子人格畸形的催化剂。
单亲家庭的孩子本来就有一种自卑感,有时候这种自卑感并不完全来自于外部环境。家庭成员的欠缺会使自卑感植根于内心深处,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
刘勇父母离婚的时候,他正好是14岁,刚刚处于青春的萌动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敏感,脆弱,孤独感加强,对事情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父母的离异使刘勇的青春期从一开始便无法舒展,所以,在以后的日子,他的任何骚动都充满了异样甚至是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