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孩子青春期的“性矛盾心理”你是怎么理解

              谢邀!性是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孩子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机能的发育,对异性有一种好奇和仰慕,同时又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失落感!这时候,家长要时常和孩子进行沟通,把孩子的注意力往学习上引导!逐步树立人生的理想观!

              留守儿童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已久。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绵长又难解的痛,留守儿童的父母和整个社会可能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加以关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疏解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种特点:

              1、乐群性低,自控能力 不强;

              2、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

              3、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4、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

              5、抑郁压抑,忧虑不安;

              6、冲动任性,自制力差;

              7、紧张焦虑,心神不安。

              以上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这七种心理健康特点,其主要是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因此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奏效。

              家庭方面

              家庭是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因素比学校及社会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要大。就家庭因素而言,如父母的外出务工直接对留守儿童生活,心理产生影响,还有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过高或过低期望,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

              所以,除了采取补救措施,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关爱和监管外,家庭还应当采取更为针对的措施,切实承担起维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

              第一,减少外出务工的次数,时间及人数,能不外出就不外出。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中必然存在着亲子分离,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最终带给留守子女负面的心理影响。

              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该注意采用一定的补救,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子女的沟通,给予关爱。

              第二,注意施用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家庭教育价值导向的具体表现,否定的,惩罚式的消极教养方式是心里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父母给予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鼓励则会促进子女心里健康成长。

              无论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单独看护的儿童,还是其他方式看护的儿童,其看护人都应该对其施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既不能过于严厉,过分的干预,甚至是否定,拒绝他们,也不能过度偏爱他们,轻松民主而充满温情的教育方式才是首选。要与留守儿童平等相处,关系他们的进步,注重感情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注重耐心说服,循循善诱,最终形成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另外,家长要注意调整和矫正对留守子女的期望心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家庭情感教育中的隐形内容,对子女身心发展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因此,父母要充分考虑各种先天,后天因素,根据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的现状及经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来调整和矫正期望水平。

              要从子女的实际能力出发对他们加强实际锻炼,正确对待他们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并鼓励他们客服困难等。

              第三,减少家庭经济困难给留守子女带来的不良心里影响。家长要了解并满足留守子女在物质方面的合理要求,避免让子女感受到家庭经济压力,减少因为家庭贫穷给子女带来的压力;对孩子进行鼓励时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一味的给予物质奖励容易促使子女把学习和进步的目的从行为本身的意义转移到物质利益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培养子女留守对待金钱的良好态度,而收入较高的家庭也不应当使留守子女滋长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应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校方面

              开展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的专门工作,如建立心里咨询师,开设亲切热线等是留守儿童心里教育的常规工作。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为留守儿童建构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坚决杜绝那些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培养出心身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一,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学生而言,为留守儿童构建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如下几个做起: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以及心里素质。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各项素质,经常参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交流活动,改善和提高其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学习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积极运用这些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英才施教,避免对留守儿童造成师源心理伤害;要改掉对学生的粗暴态度,营造轻松融合的班级气氛,使得学生敢于与老师交流,乐于与老师交流。

              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物理环境。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它包括学习生活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管理制度,课余文化生活,校风学风建设,校园安全等方面。校园文化是隐形课程的重要来源,它总是以潜在的,无形的方式对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在轻松和谐,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必定能够发挥多种才能,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紧张得到缓解,最后,为老师和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学校要建立制度,出台政策,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的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考核评比内容中,使广大教师能充分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当成大事抓实抓好。

              第二,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交友指导。要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交往中的角色关系,使他们理解不同的交往关系具有不同的行为准则,交往中分寸适度;教育他们在交往中做到自尊,自重和关心他人,使人际关系正常协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的异往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友谊,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其次,可以为留守儿童组建“同辈小组”进行同伴教育,引导他们在互助中快乐成长。选择同班级,同年级,同居住地甚至是同性别的思想素质和学习基础练好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在一起分享心理,观念或行为技能,在彼此交流中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知识,唤起共鸣,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各种不良的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大。因此,社会要刹歪风,树正气,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一,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学习氛围。不在学校附近设立网吧,游戏厅,杜绝各种不良社会事件的发生,避免造成留守儿童的不良社会经历。

              相反的是,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机构的教育价值,如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少年宫等应与学校一起共同教育留守儿童,引导好物质与精神需求分配,培养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神风貌。

              另外,还要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增加良往,并给予留守儿童恰当的关爱,使他们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附近的关爱与温暖。

              第二,鼓励社会上相关组织和有能力的个人,如妇联组织等组建专门为留守儿童提供支持的机构,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保证留守儿童基本权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和众下有强化

                        • 上一篇: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吵架,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
                          下一篇:儿童过于在意他人的话语,心理敏感脾气大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