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从弟弟们那里夺回妈妈的注意,贤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哭鼻子让妈妈伤心。而且贤雅知道这样做妈妈就会关注自己。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问她为什么哭是根本没有用的。

              得益于爸爸的正确引导,贤雅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让我们知道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不得不说贤雅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能够读懂她心思的爸爸,所以才能够放心地吐露心声。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却根本不会说出原因,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说出来,所以问题越来越多。贤雅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

              像贤雅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很多呢?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总是有着很多心理斗争。孩子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什么呢?

              孩子做出问题行为并不是因为过去的种种,而是为了实现现在的目标,即现在的目标才是孩子行为的主要动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将孩子们的问题行为解释为: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选择的一种方法。所以心理辅导师最重要的课题就是,通过孩子们的行为发现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大人们一般都只关心孩子做了什么错误的行为,却不关心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只是不断地指责孩子。

              结果不好的行为不但没有改掉,反而愈演愈烈,因为孩子错误地认为“只有我这样耍赖,妈妈才会听我说什么”。

              孩子们耍赖任性时说出的要求往往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比如为了得到某个玩具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哭着让父母买别的玩具。又或者说好再玩30分钟游戏,可过了30分钟又会哀求家长让自己再玩一会儿,或是乱发脾气。孩子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眼前的某样东西,或某种诉求。因此作为智慧的母亲,我们必须懂得倾听孩子的内心。

              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4种目的

              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破坏性行为背后隐藏着4种目的,分别是获得注意或关心、争取权利或优越感、报复以及自暴自弃。(《阿德勒心理辅导》)

              1获得注意或关心

              如果周围没有其他人,孩子摔倒了也不会哭。本来在妈妈面前大打出手的两兄弟,妈妈一旦离开,他们便会停止下来。相反,本来只是小打小闹,如果妈妈在旁边,孩子就会故意大声争吵或哭闹。

              孩子如果无法获得关注或关心便会哭闹、耍赖等,因为孩子们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忽视而受伤。换句话说,孩子们认为其他人应该时刻以自己为中心。毕竟人们总是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或关注。

              这种需求也是正常的。如果是以好的行为方式争取别人的关心,那么是会对成长带来帮助的。但如果采用了有偏差的行为,那么则会适得其反。

              其实,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们最初也都尝试过用建设性的方法获取大人的关心。比如独自捉迷藏、独自搭积木,或者和弟弟妹妹一起和谐地做游戏。但当孩子好好表现的时候,妈妈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关心,因为大多数妈妈都想趁着孩子听话的时候喘口气。相反,孩子们哭闹的时候妈妈则会急急忙忙跑过去。好好表现无法获得关心,哭闹反而获得关注,孩子们自然会选择具有破坏性的行为。

              积极

              积极有建设性的行为

              良好的行为和态度。

              为了获得关注或偏袒而超常发挥。

              努力做出能够获得别人赞许的行为。

              积极有破坏性的行为

              各种各样引人注意的不良行为。

              扮演调皮捣蛋的角色。

              (过分表现或妨碍他人)

              装傻或好斗。

              过度的行为。

              消极

              消极有建设性的行为

              与积极有建设性的方法采用类似的行为,但却不主动表现渴望被别人发现。

              忽视做出某种行为的真正意义,只希望获得模范生和乖孩子的认可。

              消极有破坏性的行为

              懒散、依赖性强、经常迟到并表露出不耐烦。

              需要别人一直照顾或确认,不安、害怕。

              患有语言障碍、进食障碍、阅读障碍等。

              以上4种行为中的“有建设性”的行为往往被人们忽视。但之所以也称之为问题行为,是因为他们做出这类行为的原因不是为了造福社会,而是为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的孩子小学时很有礼貌,也很听话,而且积极帮助他人。他们渴望通过做好事获得别人的关注或关心。但是我们周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小学时明明学习很好很听话的模范生到了青春期反而出现很多问题。这就是上一段所说的问题。

              2争取权利或优越感

              采取了有建设性的行为却没能获得关心的孩子,往往就会产生要尽量争取权利或优越感的错误想法。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能够为所欲为、能够控制别人的时候才能彰显自己的重要。追求权利的孩子看起来十分自信,实则内心很不安。所以从小靠说“不”获得满足感的他们一旦失败就会极为愤怒。

              争取权利和优越感也会随着孩子性格的不同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既有选择通过爆发、反抗、说谎或撒泼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孩子,也有消极的,选择通过不听话、善忘、懒散等方式进行抵抗的孩子。这种孩子虽然表面上没有反抗,但却用消极被动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

              3报复或复仇

              “既然妈妈让我这么受伤,那我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有的孩子仿佛在用行动说:“我要做坏孩子!”如果持续得不到关爱,或遭到忽视,孩子们很可能就会产生这种报复心理,而报复就是他们走弯路的动机。因为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父母也尝尝受折磨的滋味。

              有的妈妈说确实有过很讨厌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小时候很闹却很可爱,但越大越不听话,仿佛成心与妈妈作对似的。妈妈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不知从何时起孩子却让妈妈像失去了心脏一样痛。

              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的行为,那么妈妈们可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了,因为孩子之所以会报复必然是因为长期受到了身体上、精神上的虐待或忽视。不然他们不会产生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别人的想法,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报复时,积极型的孩子往往很暴力,并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而消极型的孩子则会耍小脾气,并且反复无常。

              这样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是没有必要存在的。甚至认为自己本应受到伤害,本应被他人拒绝。追求权利的孩子和试图报复的孩子在想法上存在根本的差异。追求权利的孩子渴望控制别人,而试图报复的孩子则希望伤害别人。

              4自暴自弃

              “我不行,我本来就不行,无所谓了,我不做了,反正做了也没用。”连报复都失败了的孩子大多会陷入这种自暴自弃的状态。“反正我也不行,做了也白做,没必要努力,没关系的,不尝试就不会失败。”这样的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爱参与,一起活动的时候也喜欢以自己不行为借口把任务推给别人,甚至会因为怕别人发现自己不聪明而干脆放弃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这样自暴自弃是为了避免失败,所以才从一开始就拒绝接受。但孩子这样将自己与其他兄弟姐妹或小朋友做比较,反而会变得更加畏缩。

              我曾给很多孩子做过辅导,但治疗这种孩子是最困难的。因为要想让他们重新恢复活力,展露笑容,需要很长的时间和长期的努力。不仅要用爱去抚慰他们,同时还要关注他们每一个小动作,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重新产生想要做些什么的欲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心脑健康卫生间

                        • 上一篇:如何处理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