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与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交谈?

              1、对他某些不合理的思维要理解。
              2、找出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并消除导致不健康的原因(如是父母家教养的问题就需要与家长谈,是老师的教育方法问题就和老师谈),以免再进一步刺激孩子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3、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行为

              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长大后还可能成为问题少年,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个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供儿童快乐成长
                少年儿童到了适龄年龄,除在家外,一天中的一半时间都在幼儿园或小学中度过,那么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就对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尤为重要了。
                教师作为校园内孩子们的第一影响者,应该如何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及孩子们,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对于少儿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少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因此,教师对待孩子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懂事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和承受力。少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2.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从进校开始即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主动向孩子们问好,用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接待他们。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活动情绪。
                (2)充分发挥少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少儿的自信心。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少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少儿经常会碰到一些冲突和矛盾,这时教师不要轻易介入,要让少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3.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少儿心理健康发展
                为培养少儿的良好品质,教师和少儿家长应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少儿在校的日常状况,从而不断调整方式,锻炼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并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1.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素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家长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策略。
                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是身教胜于言教,要言行一致。
                (2)教育子女要以德为先。在家庭中,作为家长应花大力气做好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要培养子女的鉴别能力,要让子女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信心。
                (3)家长要有教育机智和创造性的教育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会受用终生,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以下6个好习惯,家长应从小就培养孩子。
                (1)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2)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些适合孩子的运动,长期坚持,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完全属于自己必须面对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4)微笑待人。微笑待人的人,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最受欢迎的人。
                (5)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诚信,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6)在挫折中反思自己。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反思自己,能对自己没能达成的事情进行及时总结并调整,这样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后的孩子才能够真正地重新站立起来。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语言基础文化名人力量

                        • 上一篇:求懂儿童教育的人解答:关于小孩子的心理恐惧
                          下一篇:儿童心理咨询:6岁半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