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与“否定”》
【前言】
1.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几乎不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占86%,严重心理问题的占9%。
2.心理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承认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
3.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否则越来越严重,甚至产生精神症状,后果不堪设想。
【否定的原因】
1.孩子一直在身边,未发现其变化;
2.没有相关常识性知识做支撑;
3.不愿意接受现实,掩耳盗铃;
4.怕给孩子贴上标签,无法“撕”去;
5.担心心理问题孩子受人歧视;
6.心理上重视,行为上轻视;
7.人云亦云,不求助专业,专听“美言”。
【编者按】
1.关注心理健康是高品质生活状态;
2.耽误时间,误子误己;
3.立足孩子未来,解决现实问题;
4.丰富心理知识,构建孩子的认知,积极心理辅导;
5.从现在开始重视和付诸行动;
6.“忠言逆耳”,别被“糖衣炮弹”“蒙住”了双眼,孩子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