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不过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正确引导,绝对不能用堵和吵的方式。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点就是情绪丰富而强烈,且不稳定。他现在的状态就是属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家长首先心里不要慌张,合理引导,正确解释,家校结合,共同解决即可。
孩子是否受同学的欺负,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身体来判断,比如脸部、胳膊、腿部等是否有明显的伤痕。孩子是否受到同学的侮辱、嘲笑、伤害自尊的心理伤害,可以通过与班主任联系、孩子关系不错的同学口中来一探究竟。如果确实存在同学对孩子有伤害的事实,就要结合班主任、结合学校政教处来合理解决此事。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内心中有一种“我长大了”的心理冲动。即总想脱离父母的约束,但内心又急需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希望能融入小集体中,从而寻找归属感。如果孩子坐在教室的后面,而旁边的同学又都是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有待提高的同学,那他为了能融入到他们的圈子,或者说不被他们看不起,或是嘲笑,就只能自我调整,来适应他们那个“圈子”。怎么办?从寻找共同话题开始,即想学游戏,从游戏的语言中来找与他们的共同点。也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不过对于他来说就是盲目从众。毕竟是玩游戏,向学习的反方向发展。怎么办?建议结合班主任,调换座位,避开“污染源”,不过你已经做了;购买励志类书籍,比如李尚龙的励志书籍;家长进行合理引导,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儿,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程度、学习基础、家庭条件等)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路,而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从众。
如果孩子就是一味的学不进去,不愿意学,总想玩。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玩其他的。那可能就是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种情况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在学习上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来了。或者说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他已经不少内容都听不懂了。所以,学习兴趣就极度缺乏了。怎么办?从游戏中来寻找自尊,寻找成就感。还是建议要结合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决不能武断下结论。
父母要把握住原则,通过玩游戏来想办法“入群”,不可取,至少在中学时代不可取。一旦陷入,孩子的学习更是会一塌糊涂。
总之,初中生中出现这样的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我还是建议父母主动到校,结合班主任,共同商量对策。当然,去校时,不能让孩子知道,或者是与班主任电话联系,共同商量。家校共育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