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岁以上孩子的敏感期有哪些。

              秩序敏感期内的孩子具有极其“脆弱”的安全感,他们在一成不变的外部环境中,会感觉到安全。在这个精确且有秩序的“安全”环境中,孩子会将自己内在意识中的秩序要求与外部的环境进行配对,再发挥自己的感官功能,将其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感知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智力发育也因此而突飞猛进。但如果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他们就会感觉到“危险”,失去在固定环境中的安全感。所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们会出现比较激烈的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在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眼中,所有事情的顺序都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做米饭的时候,就应该先打开柜子,再用小碗从米袋中盛出几碗米,然后关上柜门,到水池前去淘米,淘好后将米放人锅中,加水,盖好锅盖,最后接通电源。如果某一天新买回一袋米,还没有来得及放进柜子,便在柜子外打开米袋取米,在我们看来这根本不值一提,但孩子就会不一样了,他们立刻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应,冲过来要求将米袋放人柜子,然后才可以取米做饭。更有甚者,即使我们把米放进柜子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极有可能要求“刚才”就把米放进去,“刚才”的米就是从柜子中的米袋里取出来的。 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捉迷藏,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宝宝,也会玩“捉猫猫”的游戏。比如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爸爸在妈妈左肩后方对宝宝“喵”的一声,宝宝就会转到那一边去看爸爸,这时爸爸再转去右面发出“喵”的声音,宝宝又会转到右面去看爸爸。重复几次之后,如果爸爸在“喵”过后没有转去另一面,而是仍旧在这一面,孩子还会到另一面去看爸爸。因为他认为,爸爸“喵”过之后,就应该转到另一面。 2岁的孩子玩捉迷藏,也很注重顺序,当他藏起来之后,如果大人假意找不到他,用不了一会儿,他就会发出各种声音吸引你去找到他。如果你仍旧假意找不到,他就会主动冲出来和你“理论”:“你为什么找不到我呀?我明明就在这呢!”成年人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总以为他们喜欢不被找到,但事实上,他们认为“藏”的结果就是“被找到”,如果不被找到,才是不正常的。所以,即使他们在一个位置上被找到了,下次还会藏在那个位置上。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自己平时经常见到的所有事物,都要求保持原样,不能发生改变。比如一直挂在衣架上的雨衣,如果在下雨天被大人穿走,“离开”了衣架,就会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如果她的小娃娃每天都放在她的小床上,但妈妈今天给她收拾小床时,把小娃娃放在了大床上,没及时放回去,她也会提出“抗议”。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不会用别人的水杯喝水,不会穿别人的拖鞋,不会睡别人的小床。甚至不允许爸爸盖妈妈的被子,不允许妈妈吃自己咬过的苹果。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谁的就是谁的”。他们不喜欢用“别人的东西”,也不允许别人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吃饭时,他们只能接受每个人都坐在自己一直所坐的座位上,因为他们认为餐桌旁的椅子都是有“主人”的,吃饭时要自己坐自己的座位。这种“物权敏感”的状态是秩序敏感期内的一个重要特征。 此外,认为妈妈是自己一个人的妈妈,奶奶是自己一个人的奶奶,不允许别人叫和自己同样的称呼,也是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常有的表现。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形容系统化加重

                        • 上一篇:如何做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保健
                          下一篇:五岁小孩早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