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博士育儿:
自闭症儿童因为在思维、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当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出现哭闹、蹦跳甚至攻击他人和自我伤害的行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而且还会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在日常家庭训练中,教会孩子7a686964616fe58685e5aeb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呢?
用记录分析的办法弄清楚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能找到致使孩子情绪变坏的的具体原因,就无从谈起如何控制他们的情绪。家长可以记录下孩子每次闹情绪的时间、地点,分析到底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心理或者其他原因造成。
一般来说,导致自闭症儿童情绪失常有以下三点:
1、为了凸显自己,引起注意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由于不能正常的与人交流,无法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感,导致人格出现瑕疵,继而产生诸多问题。而情绪不稳就是最为严重的表现。他们希望借助哭闹、打人来引起注意,获得被关注感。
2、刻板行为被破坏
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兴趣与常人大不相同,丢瓶盖、折纸、拍手等等,虽然无趣,但他们却乐此不疲。这些奇怪另类的刻板行为如果被训练者试图阻止改变,往往就引起孩子的强烈反应。
3、躲避规束
孩子在家里的活动通常比较自由,被允许能做的事比较多,而到了学校、超市等公共场合,受到了更多的行为规束,就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感觉,就容易发脾气。
教会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自闭症儿童本身对情绪的认知就不够,也无法用适当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想要表达当时的想法是比较困难的。
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汇,帮助孩子把内心的不舒适感用一些恰当的语句描述出来,抒发自己心里感受。比如,“你是在害怕外面的那只狗吗”,“你被冤枉了,是很愤怒吗”。
孩子越能精细的掌握表达情绪的词句,就越容易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先从喜怒哀乐四个主要情绪入手,循序渐进,再教会孩子大情绪中的细分情绪,比如生气时会有嫉妒、混乱、失望等感受,难过时会有空虚、沮丧等感受。
把情绪转移到行为结果上
知道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后,家长不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恢复孩子情绪上,而是引导他去知道因为他的坏情绪造成了什么后果,再以结果的对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观念上走。比如,“明明拿走了你的布娃娃,你很生气,就哭闹着打了他。妈妈知道你的感受,但是你打人就不对了,明明现在也想打你,以后你们做不成朋友了,这样好吗”。
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情绪规范,对适当的情绪发泄予以理解,但一些严重的,比如自我伤害、打人等等,则要及时的加以纠正引导。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所发展出来的一些行为改变的技术,其中的许多方法对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有着积极作用。
1、动作练习。
当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发生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从头开始、到肩、到腰、再到腿(坐姿、站姿均可),每个部位停留15—30秒钟。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或有数数能力,家长可以叫他数数来计算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如此反复练习,至到情绪稳定为止。
2、忽略、增强练习
当孩子发生扯头发、打头、用头撞墙、咬手、在地上打滚等情绪问题时,如果家长急着哄他或试图抱起他等,他可能会变的更厉害。因此,在没有影响到儿童自身或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时,家长可以故意不予理睬,最好在儿童情绪好转前不要正眼看他,他的脾气反而会逐渐停止发作,待到正常情绪出现时,再予以及时增强,从而以增强良好行为来减少该行为的发生。
此外,家长还应在孩子情绪良好时,充分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情绪的出现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