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多动症有哪些表现,我儿子是不是?

              你好,“多动症”全称“注意力缺陷障碍”,简称ADHD。通常在6岁前起病,我国发病率约为6.8%,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跟早产、遗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铅超标、神经生化因素都有关系。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为三大核心症状。儿童就医一般是老师反馈,家长带孩子前来就医。一般6岁前的儿童,一般不采用药物治疗,主要以行为矫正为主。6岁后的儿童,一般进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行为矫正,物理治疗,配合家长课堂。整体来说,多动症虽然治疗周期比较长,但是一种治疗预期比较好的疾病。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持续一年以上的多动症50%都会产生如抽动症、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等共患病。因错过治疗最佳时间,而带来的来自学业上、心理上、身体上的损伤是得不偿失的。而多动症的康复目标是:改善症状,减少共患病,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全面恢复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人际关系、减少破坏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或工作成绩,增加自我照顾、家庭作业或独立性,改善自尊,提高生活安全性等。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一、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上课时话多、小动作多、激动、好与人争吵;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二、临床特点: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4)性格失和或行为障碍:患儿多任性、倔强,情绪易冲动而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好与人争吵。行为幼稚或怪僻,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往往虽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 1.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你可以与自己小孩情况对照,看看是否是多动症症状。具体办法可以参考下以下方法试试: 第一,让患儿少看电视,少上网第二,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从规律性的作息时间。第三,训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第四,注意护理多动儿用药期间尽量不感冒。 第五,多动儿的健康恢复还要从饮食抓起。最后,多动症可以配合药物、物理、精神治疗,如果确定是多动症,应寻求专业医院医护人员帮助。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改掉降低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下一篇:儿童多动症有何症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