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孩子缺什么结合文段说说中国孩子缺什么

              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追求快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追求成功。教育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国式的教育目标注定中国的孩子有着比西方孩子更大的压力,因而成长的快乐感要少得多。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3岁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这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编者按:究竟如何去辨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呢?这很难有统一的和简单的标准.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常用的差别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心理测验标准。
              御用各种心理测验,如记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来判断记忆是否有障碍,智力水平如何以及构成人格各维度或因素的情况变化,它所提供的数据较为客观,又因为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所以经常作为一种规范的测验标准。心理测验虽然也是一种统计学的方法,但它并不是把受测者置于常态分布的某一位置便了事,而有它自身的限定和说明。如智力测验,当受测者的位置位于是常态以上时即是超长或优秀,在常态以下即是低常或异常或变态。但是心理测验往往只能告诉我们有什么,我们却不能依此推出是什么,更难以探明为什么。因为它不能向人们提供与异常心理相联系的那些变量的作用。
              2.社会常态标准。
              在这里正常或异常是以社会常态来比较的。凡是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行为,亦即为社会一般人所认可和接受的行为,即为正常,否则即为异常。这种标准最符合常识,但它却有明显的缺陷。其一,它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很多标准常可能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如同性恋,以前视之为犯罪,后视之为变态,现在美国精神病学会已把它从诊断分类中抽掉,有的地方已在法律上视同性恋为正常。其二,它有地域限制。如某些落后的部落社会,男女两性的角色与文明社会恰恰相反,许多我们视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就完全颠倒了。其三,它受人的思想觉悟限制。如那些思维超前,具有反传统精神的人,最早常被人误解,视为异常。其实,即使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也会因人们的地位或身份等,所持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本身便有差异,也就难有统一的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这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标准,它是以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体良好的顺应为出发点,并从个体对社会、集体、人际关系、人和自我的态度中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来观察正常与否。但是因为适应与不适应之间本无客观标准,所以这一标准也不能完全适用。如教师多认为儿童的不良适应表现为偷窃、手淫、逃学、欺骗、鲁蛮等;而心理学家则认为退缩、孤独、怀疑、抑郁等才是不良适应的行为。
              4.主观经验标准。
              病人或心理障碍者本人的主观经验常常是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标准。当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不能控制自己的某种情绪或行为时,能主动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能明了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便属于心理障碍者。其特点是有主观的自知之明。但也有病人已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却坚决否认自己不正常。这种主观经验也恰恰说明其心理异常。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严重心理障碍亦即精神病人身上。
              异常难以判别,主要是正常难以确定,所以难免见仁见智。我们可以肯定世上有心理异常者,但却不敢肯定有标准常态人,这也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判别的标准也就应该是多维的、综合的。
              在线测试: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技能模拟试卷一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技能模拟试卷二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技能模拟试卷三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爱迪生的故事幼儿不主动社交胆怯杜曼早教

                        • 上一篇:[求助]儿子又出现一个异常行为!!
                          下一篇:小孩子4岁了说话还说不清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