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攻击行为问题的评定标准

              从心理学上来说,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造成痛苦的一种伤害性行为。这种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人、推人等;其次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他人;再是间接的、心里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造谣等等。 根据攻击的行为意向性,美国心理学家哈吐普(W.Hartup)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两种。工具性的攻击视为答道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幼儿采用踢、打对方的方式来争夺玩具,而争端的起因主要是由物品和空间的争夺引起。而敌意性攻击是尤以上海别人的行为,如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的一种方式。例如幼儿会在他人摔倒时进行嘲笑、打踢另一个人等。 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现,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也会产生变化。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伟人长进琴棋书画

                        • 上一篇:儿童心理学问题
                          下一篇:儿童总打人、咬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