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岁幼儿卫生心理保健的问题研究有哪些可研究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日渐完善以及对健康关心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讲究心理卫生。重视和讲究幼儿的心理卫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幼儿心理卫生的意义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较早从事心理卫生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应属医学界。早期的心理卫生工作主要是围绕有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患者开展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可以说是一种狭义的心理卫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从积极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研究心理卫生。当今社会,心理卫生工作的着眼点已经放在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方面,即从个体生命刚刚诞生之时起,就开始加强心理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对心理可能造成有害影响的根源,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使人们的心理尽可能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可见,心理卫生的主要意义在于积极地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经历许多转折点,也会遇到许多矛盾与困难。由于他们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成人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加强对幼儿的心理保健,增强幼儿的心理能力,尽可能避免幼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对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从社会的背景上看,现代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家庭结构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如果幼儿期的心理问题没有能得到及时消除,将会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这不仅会影响幼儿现阶段的生活和活动,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而且,不良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有的甚至会导致躯体疾病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不仅如此,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还将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异常、障碍和心理疾病,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发生的,其原因大多数起源于儿童时期 (尤其是幼儿阶段)在心理方面所受到的不良刺激或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心理卫生工作。这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

                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能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都属于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范畴。概括地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三)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幼儿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十分重要。通过观察、诊断、筛查等方法,可以及早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这样便可以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为童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从事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员不仅应该包括幼教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包括家长和社会工作者。

                三、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保健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要,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保健,可以避免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心理保健方面的内容很多,在这里,仅介绍在幼儿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比较突出和重要的方面。

                (一)0一1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满足婴儿的多种需要

                婴儿从出生之时起,就产生了需要,这些需要必须依靠成人才能得到满足。婴儿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需要,另一类是心理需要。婴儿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对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婴儿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婴儿维持生命、保持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这些生理上的需要主要包括:食物、睡眠、衣着、排泄、清洁、安全等。只有当婴儿的这些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他才会显得很宁静和放松,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婴儿的这些生理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不但会妨碍他的发育和身体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成人在满足婴儿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如: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活动的需要等。

                婴儿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喜欢躺在母亲的怀里吃奶,更喜欢成人多抱一抱他、多与他说话、多陪他玩、多逗他乐……每当这时,婴儿总是会表现出愉快的神情,甚至会开心的欢笑,这些都反映出婴儿对于爱、安全感以及交往的需要。充分满足婴儿的这些需要,可以使婴儿感受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和爱,从而产生对成人的依恋和信赖,建立起与成人亲密的关系,从中获得安全感、愉悦感和爱的满足,这些都是婴儿将来形成良好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基础。许多研究与事实证明,在这一时期如果婴儿缺乏母爱、缺乏安全感或缺乏交往,那么,在其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如情绪紧张、焦虑、多疑、胆怯、缺乏自信、吮吸手指、咬指甲等。

                值得一提的是,母乳喂养对于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它不仅有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和健康,而且,当婴儿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吃奶的时候,还能使婴儿感受到母亲的体温和母亲对他的爱抚,这种母子间肌肤的接触、眼神的相接以及气味的交融等,能加强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婴儿在吮吸母亲乳头的过程,也会使他感受到一种安全和满足。

                婴儿还有活动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他喜欢摸摸这、摸摸那,玩玩小手、蹬蹬小腿,不停地爬动、玩玩具、摆弄物体等。如果成人带他外出,那他的小眼更是会忙不迭地东看看、西瞧瞧,生怕漏掉什么……婴儿的动作能力和智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活动与探索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婴儿对于事物的兴趣、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也是在此过程中开始萌发的。如果给予婴儿的限制过多,或是给予婴儿活动的刺激过少,不能使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则很可能使婴儿神情变得呆板,行为变得退缩、被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较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或是表现出发怒、反抗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由于这一时期的婴儿,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成人需要十分细心地观察婴儿,学会理解婴儿的各种反应和表现,以便能较准确地把握婴儿的身心状况和感受,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要,以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避免婴儿受到伤害

                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年龄尚小,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均处于十分娇嫩的状态,外界给予他的刺激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但对于他来说有可能就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让婴儿受到任何伤害,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注意婴儿身体的保健以及安全防护,是防止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的关键,成人要精心地照顾好婴儿的生活。疾病和身体受损,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

                避免让婴儿的心理受到伤害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婴儿也会逐渐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断奶、所依恋人离开自己、陌生人的介入等等,而这些,又都是在婴儿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对此,成人要理解婴儿的心理感受,更要耐心地帮助婴儿慢慢过渡、逐渐适应,不要使婴儿感到不安、无助、忧郁、紧张或恐惧。

                例如断奶,为了帮助婴儿逐渐减少对母乳的过分依恋,为断奶做好准备,当婴儿出生4个月以后,成人就应该逐渐开始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使婴儿知道除了母乳以外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以便激发婴儿对其它食物的兴趣,并使婴儿逐渐喜欢吃这些食物,这是为断奶做好生理与心理准备的重要一步。当婴儿手部动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后,成人可以给婴儿一些手拿食吃,如手指饼干、小馒头片等,以便让婴儿自己体验拿东西吃的感受,这不仅能锻炼婴儿手眼协调的动作,而且,还能使婴儿感到自己吃东西是那样的有趣、好玩,从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也能使婴儿逐渐摆脱对母乳的依恋。就这样,通过逐步培养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使婴儿对其它食物产生兴趣,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最终达到断奶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让婴儿有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过程是相当重要的。成人尽可能不要采取突然断奶或是逼迫断奶的方式,否则,很容易使婴儿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引起婴儿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或使婴儿体验到失落和挫折。

                正确对待婴儿怕生的现象也是很重要的。婴儿出生六七个月以后,由于他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产生了较强的依恋感,因而,对于家庭以外的人便会表现出怕生的现象。例如,当陌生人走近他或是逗他玩的时候,他会感到害怕甚至哭起来如果陌生人将他抱起,他哭闹得会更加厉害,身体拼命地挣扎……他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任凭谁逗他都会觉得高兴。

                婴儿怕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这充分表明婴儿在感知和记忆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对于婴儿所表现出来的怕生,成人应该做的是:一方面,不要强迫婴儿与陌生人接触,以减少婴儿的消极情绪和不安的感受另一方面,应逐渐地引导和鼓励婴儿去接触周围的事物和人,不断扩大婴儿的接触范围和交往面,这样,便可以使婴儿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和担忧,逐渐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

                (二)1--3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满足婴儿独立性的需要

                能独立行走,对于婴儿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不仅意味着婴儿生活空间的扩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婴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了,他想到哪儿就可以到哪儿,其活动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婴儿动作能力、智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婴儿己经不再像从前那样乖巧、听话,而是变得比较任性了,尤其是喜欢自己动手做事,什么都想自己来干,表现出独立性的需要和意识。例如,他们总是想自己用勺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倒洗脸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性的需求愈加强烈。

                婴儿这种独立性的需要,是这一时期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说,这正是培养婴儿独立性最有利的时机。对此,成人应该认识到婴儿的这种需要和愿望,并尽力去满足他、帮助他、鼓励他和培养他,使婴儿能从中体验到成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样,婴儿就愈加乐意去学习做事,其行为会变得主动和积极。婴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各种能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对于婴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反,如果成人觉得婴儿做事太慢、干得不好,甚至添麻烦,对婴儿的活动缺乏耐心和信心,于是就去制止婴儿的活动,包办代替,或是责怪婴儿,这种做法,将会抑制婴儿刚刚萌发出来的独立意识,使婴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逐渐放弃尝试和努力,最终养成婴儿对成人较强的依赖性,影响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或者,会使婴儿产生不满的情绪,导致婴儿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这些均不利于婴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2.鼓励婴儿与他人交往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缺乏兄弟姐妹,再加上城市中的居住特点,许多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亲人,通常缺乏与同伴交往以及其他成人交往的经历,这将会给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他会逐渐开始对其他的儿童产生兴趣。当看见其他儿童时,他会表现出很高兴的神情,并情不自禁地上前用手去摸摸别人,玩玩别人的玩具,这是婴儿与人交往需要的重要表现,这也是帮助婴儿逐渐学习与人交往的有利时期,成人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

                婴儿在与其他儿童一起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对此,成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尽可能使每个婴儿的手中都有玩具玩,满足婴儿游戏与活动的需要。但有时他们之间仍然会出现争抢,这时,成人应该逐渐地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调整活动的内容、如何轮流着玩、如何分享玩具、如何合作着玩。对于较委屈的一方,成人应给予较多的理解、帮助和关心,不要使其情绪过于不快,并帮助他逐渐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较好强的一方,成人应帮助他理解别人的感情,指导他如何与他人相处,不要过多的指责。如果婴儿能表现出友好的行为,成人一定要表扬他、奖赏他,使他能体会到获得表扬和奖赏后的愉快心情。

                鼓励婴儿与其他陌生的成人进行交往也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婴儿逐渐摆脱对陌生人的恐惧与不安,/扩大婴儿的交往范围,淡化婴儿对亲人的过分依恋,而且也能帮助婴儿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规范,这些均有利于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3.帮助婴儿做好从家庭到托儿所的过渡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城市中的托儿所己逐渐增多,人托的婴儿也随之越来越多。从入托第一天起,婴儿的整个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婴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和陌生的人在一起生活,要适应陌生的生活制度,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婴儿来说,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婴儿能否顺利地渡过这一转折期,将会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婴儿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 分离焦虑的现象,县叮由于离开亲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主要是对陌生的环境不太适应的反应。由于每个婴儿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经历不太一样,因而这种分离焦虑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轻一些,有的则较重一些。婴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是放声大哭、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意上托儿所当亲人离开以后,分离焦虑反应稍重的婴儿,其情绪仍然表现低沉或啼哭不止,有的甚至会出现尿床、拒绝吃饭、夜惊等适应不良的反应或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婴儿能顺利地适应新环境,避免因适应不良而造成心理问题,托儿所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过渡工作。对于托儿所方面来说,最好采取渐进人托的方式,使婴儿逐渐熟悉新环境,例如:从认识教师和托儿所的环境开始,逐渐过渡到认识同班的小朋友,再过渡到熟悉托儿所的生活人托的时间开始时应短一些,以后逐渐地延长婴儿家长先陪婴儿玩一会儿,然后再离开婴儿等等。另一方面,托儿所应安排和照顾好婴儿的生活和活动,为婴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与活动气氛,使婴儿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帮助婴儿学习与同伴交往,激发婴儿对各种活动的兴趣。

                对于婴儿的家庭来说,家长应亲自带着婴儿认识新环境,熟悉新环境,积极鼓励婴儿入托的行为,给予婴儿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同时,在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应注意与托儿所保持一定的衔接,努力帮助婴儿逐渐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焦虑,促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家长对于婴儿的态度和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婴儿的心理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多对婴儿说 XX老师可喜欢你了、xx小朋友可喜欢和你玩了、托儿所里有许多玩具,你玩了吗?、小朋友可想你了…… 激起婴儿入托的愿望而不应该对婴儿说:你如果再不听话,我就送你上托儿所去等之类的话。

                只有托儿所和家庭双方密切地配合,共同关心婴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共同调整婴儿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共同帮助婴儿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使婴儿比较顺利地度过这个转折期,而不致于造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三)3一6岁幼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为此,成人一方面应该尊重幼儿,把幼儿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不能随便地批评幼儿、指责幼儿或是训斥幼儿,这也是培养幼儿自尊心的关键。另一方面,成人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考虑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切不可因为幼儿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行为。就对幼儿简单地下结论,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等,否则,不仅不能使幼儿对

                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成人应该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幼儿,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是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方式来对待幼儿、帮助幼儿,促使幼儿能朝着某一方面去努力,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己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使幼儿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2.重视幼儿正确的性别角色培养

                性别化,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它是指一个人按照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其性别的性格特征、情绪反应和行为态度发展的过程。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性别角色的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的行为标准。

                一般来讲,儿童在3岁以前就能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是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认同。到了3岁以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成人对于幼儿的行为会逐渐表现出性别上的要求,例如,你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是不哭的、你怎么这么调皮,一点儿不像个女孩子、女孩子应该干净点儿、温柔点儿…”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也就随之而逐渐产生。

                重视幼儿性别角色的培养,有益于幼儿从小建立起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和相应的行为,这对于其一生的性别角色活动以及终生的幸福都是十分关键的。

                家庭在幼儿性别角色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应从幼儿出生开始,就注意对其性别方面给予正确的影响和教育,例如给幼儿起名字、买衣服、买玩具,对幼儿的期待与要求等,帮助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家长应避免在这些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将幼儿的性别角色颠倒,更不能为了自己个人的期望而将男孩子当作女孩子来养育,或者是把女孩子当成男孩子来养育,否则,将会使幼儿产生性别认同的障碍,使幼儿的个性和行为向异性方向发展,这样,最终将会导致其将来社会适应上的障碍或性心理变态

                3.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入小学,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将要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迎接一种崭新的生活。

                为了能让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人学前的半年,应让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有所准备。例如: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小学的环境,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逐渐与小学相衔接等。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面向长期家务

                        • 上一篇:打断孩子讲话都会产生哪些危害
                          下一篇:孩子28个月,被诊断为自闭症,不停乱扔东西,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