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防御是指什么?

              你好,请问你所说的心理防御是指防御机制么?
              在面对某些困境时,人人往往会不自觉的在潜意识中采取某些心理调适方法,以求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减少不适的感受。通常,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采用某些防御机制,这也是人对于社会的一种适应方式。但是,如果不恰当的过分使用某些防御机制最终会导致对于社会和周围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心理问题。

              试解释转移作用、补偿作用、升华作用、否认作用四种心理防卫方式,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转移(也称移置、替代)】
              这种防御机制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有一则小故事是要告诫人们,微小的不良情绪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2004年5月23日,沈阳市铁西区一位丁姓男子,因为在单位受了领导的训斥,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挨骂,也很生气,于是摔门而去。走在街上时,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冲她“汪汪”地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而去,蹿到一个老太太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转移的例子,是转移的连锁反应。
              转移有多种,有替代性对象或目标的转移、替代性方法的转移、情绪的转移。例如: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睦而协议离婚。离婚后一女一子归父亲扶养,但父亲因工作关系,将其子女寄养在台湾南部祖父母家中。祖父母对待男孩的态度非常严格苛刻,常常无缘无故地打他,而对女孩则完全不一样,疼爱有加。致使男孩心中不平而离家出走,后经其父寻回但仍寄居在祖父母家中,但回到祖父母家中后,男孩即开始出现破坏家中物品,且割破自己衣物、自残等行为。后经家族治疗,始发现其祖父母对男孩的母亲坚持离婚致使家庭破裂,心生不满,而在不知不觉间将不满之情绪发泄到长得像母亲的男孩身上。此例中,祖父母使用了替代对象的转移(如祖父母将对男孩的母亲之不满移至男孩身上),情绪性的转移(如祖父母严格苛刻地对待男孩),而男孩则使用了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如以自残之内向攻击来达到直接攻击的目的)。
              有时候,人在某种人际关系上受挫后,他把不满与愤怒指向自己,会不断反省、自责,无意识中他使自己成了自己人际行为的替罪羊。
              强迫症可以用转移来理解,四川某女子10年前被强暴患强迫症,每天用纯净水洗10次澡也是这种情况。
              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真实新闻,说有一个失恋的青年人,因其女友弃他而去,心生怨恨,便以杀人泄恨,在其被逮捕前连杀了十多位与其女友相似的人。这是转移的作用。
              但转移的作用不都是消极的,转移使用得当,对社会及对个人都有益。例如:中年丧子的妇人,将其情感和精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转移的对象使人得到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行为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扬也叫做升华。
              【补偿(代偿)】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补偿是把常见的追求优越感(在我们的口语中,叫做争强好胜)与自卑感联接起来的中介环节。
              补偿是力图超过别人以掩盖自卑的痛苦的防御机制,其实补偿不仅限于此。当个人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择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弥补因此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以减轻其焦虑和痛苦,都是补偿的作用。补偿可以是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补偿可以是自觉的和建设性的,其效应是使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通常表现在智力和才能方面,在成功的补偿中,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失明的人常成为音乐家,比如阿炳和《二泉映月》,现在有更多的盲人钢琴家、盲人古筝演奏家等等;古希腊的演说家笛莫斯安思,为了克服口吃,将石子含在嘴里练习发音,结果不但克服口吃的缺陷,还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与辩论家。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常常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运动场上却能夺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很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就是这种情形。
              补偿并不限于自卑——自尊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说的基本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都会导致过分补偿。有不安全感的人过分追求安全,不惜牺牲经济和效率。爱与归属感未得到满足的人的过分补偿,表现为所谓被爱的渴求。这种人总觉得爱人或配偶对自己爱得不够,也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嫉妒。
              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取得帮派分子的接纳。
              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就大量的购买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她的改变,为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
              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
              前联邦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许多慈善救济组织,也特别成立对犹大人救济的组织,以弥补次大战时希特勒政府对世界的浩劫和杀害犹太人的内疚。
              一位母亲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念中学,品学兼优,做母亲的对他们的教育得心应手,效果很好。唯有7岁的老三,顽皮异常,经常惹祸,母亲对他束手无策。这位母亲说:“我最疼爱这个孩子,有好穿的让他先穿,有好吃的让给他吃,打都打不下手。”求助心理咨询的会谈中发现,因为母亲身体虚弱,生了两个孩子后便不想生了,但是意外怀孕,自己想吃些药堕胎却没有成功,只好作罢。结果孩子生下来以后体重不足,常常生病,做母亲的总感到有愧于他,所以为了补偿自己的罪恶感,便对这个孩子格外溺爱。孩子受骄纵,就产生了行为问题。经过心理医生的分析,母亲意识到并认识到自己因过分溺爱儿子反而害了他,并一改往日作风,对老三严加管教,不久孩子的问题解决了。
              【升华】
              这种机制是,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不直接以社会所反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来表现,成为推动崇高目的的动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别人,无意识的欲望也从而得到满足。
              有必要说明一下,防御机制有很多种,但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有些近似,有些内涵部分相重叠。“转移”防御机制,转移的对象使人得到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行为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扬也叫做升华。例如:将情欲转移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上,转移到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上,转移到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
              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隐忍苟活,发愤(发泄愤怒,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撰写了《史记》这样一部光耀千秋的通史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司马迁笔下的这些历史人物,大都是遭受了某种挫折以后,情感升华,因而,取得成就的。
              《少年维持的烦恼》让歌德成为全世界称赞的文学家。这部小说是哥德失恋后,仅用了不到四个星期的时间一气呵成的。
              司马迁,以及司马迁提到的孔子、屈原、孙子、韩非等,哥德等都是当遭受各种挫折时,转向各种创作,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
              黄乐平律师因不幸遭遇工伤,为争取工伤权益费尽周折,痛感普通职工尤其是民工遭遇工伤维权的不易,毅然撰写《最新工伤处理操作实务》等多部劳动工伤维权著作,为工伤职工争取合法权益提供指导。黄乐平律师创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工伤职工维权的公益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开通国内第一条工伤维权热线,发起成立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免费为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并且密切关注和参与有关劳动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立法和政策完善工作。在黄乐平律师的带领下,义联三年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53000人次,受惠人群超过50万人次,共代理案件1752件,从2007年的36件上升到2010年的908件,并且多个案件开创国内司法先例……这个实例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升华机制的作用。
              有一位老伯,他独生子在大学毕业那年,死于意外事故。在悲痛欲绝之后,他用自己微薄的经济来源接济一位贫困少年,每月给他生活费和学习费用,直到他大学毕业。老伯说,看到这位贫困少年长大成材,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一样,非常欣慰。他扶持这位贫困少年的热情,就是对他儿子思念情绪的升华。
              升华被认为是所有心理防御机制中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最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作用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定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创作与成就的需要。
              【否认(否定)】
              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比如,小孩子打破了东西,知道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否认这件事的存在。
              许多人面对绝症会用否定的防御机制,面对亲人的死亡,常会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例如有一位母亲出差回来,她的丈夫强忍悲痛把儿子因车祸去世告诉她,她从听到“儿子没了”那句话开始,就不停地收拾起东西来,等丈夫说完,她突然说了一句:“你瞎说什么呢?可别胡想了啊,咱们儿子不是跟我弟弟开车出去玩了吗?”她说的儿子跟她弟弟出去玩,是她出差前一天的事!
              这就是用否定来逃避巨大的伤痛,这样可暂时防止突如其来的内心绝望、悲痛。当事人在一段时间内意识不到否定现实的行为是无用的。伴随否定的还有可能对现实的幻想,例如,因工伤事故截肢或器官摘除的人有时会忽略事实,产生其肢体或器官仍然存在的感觉。但是,长时间使用否定机制,甚至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各种各样握手瑜伽

                        • 上一篇:孩子性格的形成与谁关系比较大
                          下一篇:幼儿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