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运动心理学的认识

              运动心理学最为有趣且有意义的技能框架,毫无疑问是CC-AASP的Jack J. Lesyk博士创造的“优秀运动员的九大心理技能(9MSSA)”模式*。Lesyk博士是俄亥俄州运动心理学重心的指导员和州立克利夫兰大学的兼职教授,在他看来,真正优秀的运动员通常具备九大心理素质,而正是这些素质帮助他们达到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这些素质是:1.创造并维持积极的心态。2.保持高水平的自励。3.切合实际地设置远大的目标。4.高效率地处理人际关系。5.积极地自我对话。6.进行积极的想象。7.有效地抗焦虑。8.有效地控制情绪。9.保持专注。Lesyk博士将这些技能一一列出,为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提供理论框架,帮助他们作出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训练,并未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1998俄亥俄州运动心理学中心 版权所有接下来,我们将依次讲解九大素质。1.态度优秀的运动员能够:意识到态度是一种选择。选用绝对积极的态度。将自己的训练看做自我斗争的机会,并从成败之中吸取经验。追求更好而不是完美,并意识到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教练、搭档或者其他人,都是有缺陷的。摆正训练与人生的关系。尊重训练,尊重其他人,尊重各种组织团体,以及尊重自己。积极的态度是成功进行自重力量锻炼必须的一环。从本质上来说,自重训是一种选择,与基于器械或装备的训练进行对比,这里的选择更为彻底,而参与者很有必要“正视”这一事实。自重锻炼的本性是自我竞争,这一点应当被视为精华而不是糟粕。2.动力优秀的运动员能够:了解锻炼能够带来的收益。即使无法立即获得益处,也能在困难中坚持。意识到收获主要来自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有一句良言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自重训练:你的奖赏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进无止境,掌握一项自重技能后,总能有更高的难度等你征服。3.目标和践行优秀的运动员能够:设置带有期限的、符合实际的而且可量化的长短期目标。了解当前的自身水平,制定特化且详细的计划以便达成目标。忠于目标,充分完成每日的训练计划。目标制定对于所有训练来说都是极其关键的,而自重力量锻炼也不能例外。制定是容易的,想象自己希望掌握的一系列高阶自重技艺,将它们写下,并从实际出发,为它们设定期限,之后再为每一项技艺添加详细的短期计划,最终导向长期目标。4.人际沟通优秀的运动员能够:认识到自己、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其余运动员、教练以及其他人同属一个巨大的系统。在合适的时机与他人沟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触和需求,并倾听他人的诉说。善于处理冲突,能妥善处理棘手的对手以及消极或抱有敌意的其他人。虽说自重力量训练之中的确存在着团队竞争,但训练本身不是“团队运动”。然而,自重训练的参与者通常不会活在社交真空中,他们往往拥有训练搭档,甚至是训练团队或者组织(比如PCC)。他们或许有教练,也可能成为他人的教练,训练的场所也时常与他人存在交集。而且,训练计划也强行插足旧有的社会生活。社交可能是困难的,也可能极为容易。轻松的交际能够带来更好的训练连贯性以及更为满意的成果。

              我是一名南拳运动员,接触运动心理已有十年之久,很多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也会接触心理学,但是大部分运动员对于心理学的认识普遍都是简浅的,只是单纯地将它看做一项技能;有的运动员会把它当做自己难度成功的秘籍;有的运动员则会将它视作阻碍自己难度成功的洗脑。同样的心理学课程,不同的运动员有不一样的收获及感悟,同样身为运动员的我,今天也来谈一谈自己对运动心理学的一点看法。首先我们要认识心理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学科,包括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方法,例如:放松、正念、表象、想象等等。然而这些方法也是我们对心理学产生偏见的关键之处。从接触到学习,心理学一直就没有说是保证你成功。相反,我们在接触它时带着一种想借助它来保障成功的功利心,所以当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关键的比赛中出现成功或者失误时,都会引发我们对心理学产生不一样的看法,随着案例的不断重演,对它的看法也会越来越两极化。如此看来,问题的根本应该在于我们自己的思想。俗话说的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越是希望心理学来保障某一次成功的运动员,在运用了心理技能之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时,他就会对心理学产生怀疑。我接触心理学才刚刚10年,对于它的认识也是从表象、放松、正念这些练习方法开始的。一开始对于它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靠它解决问题的层面上,除了在难度及整套上用它,平时生活中基本上是不会触及的。也是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在发现了自己训练与生活的两极化后。我慢慢意识到即使掌控了技术,但我却掌控不了自己的脾气,因此我开始将这些技能带入生活中,从而使我的整个生活态度、事业态度、训练态度发生了180°的变化。通过自己这10年来的总结,我归纳出了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信仰(经验)阶段、探索阶段、专项技能熟练阶段、融汇阶段。一、信仰(经验)阶段也就是我们运动生涯初期心理阶层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运动员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心理学知识,他们靠自身强大的先天心理素质以及多年训练和参赛经验,完成一次次重大比赛,比赛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化,有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有一直成功的;也有一直失败的;更有平时都成功,在关键场合失败一到两次的。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对于心理知识的认识是浅薄的,能说出来的理论也大多是自己的经历之谈,而非经验之谈,目前仍然有大部分运动员处在这样的初级阶段。自身案例一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我的比赛其实也是成功大过于失败,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可以不依赖心理知识就能够一直保持住成功率。成功大过于失败只能说明我具备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规格,加上在运动初期,我的年龄较小、赛事规模不大、得失心也没有那么的重,所以我能够在大部分比赛中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在这一阶段我虽然没有系统学习到心理知识,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运用到心理技能,这也是很多运动员的误区。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学习心理知识的时候,自己比赛经常正常发挥,学习了反而不稳定,其实这个失败也是要从多方面因素去考虑,而不是单单从心理技能去判断问题。这一阶段的我最常运用的心理技能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这个阶段,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往好的方面去暗示自己会成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或生病了,我会想:“嗯,没事的,我以往能够成功的比赛都是会来一次受伤或生病的”在后场活动一直反复的失败,我会想:“嗯,失败那么多,我上场就稳了”晚上没有休息好时,我会想:“多大事,通宵都能打难度”其实这个阶段与后面阶段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这个阶段我的内心是纯净的,没有任何的杂念,只是在为了我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奋斗,我习惯这个项目带给我的困难与挑战,我享受迎接挑战并战胜它后的那股自豪与骄傲,在这个阶段可以学习的东西就是我会把握住那为数不多的几次成功所带来的有效经验,并在之后的训练、参赛过程中牢牢去实践它,这个东西讲的通俗一点就是我的初心。二、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运动员往往是已经掌握了项目的难度要领,就平时的难度成功率来说,基本处在80%~90%之间,也就是说,平时训练的状态一般都能保障成功,只会在偶尔的比赛或者测验中出现失误现象。这个阶段的难度成功要领在于日积月累后的身体自动化,而失误现象通常是因为外界和自身的干扰因素影响而打破自己的自动化,大多数运动员也是在这个起伏、敏感的关键时期开始接触并学习心理学。在接触的初期,运动员是带着一种期盼它能够即刻、显著提高自己成功率的心情来对待。但往往在刚接触一样事物的时候,都会有个适应期,而运动心理学的适应期明显要远远超过运动员的预期时间。自身案例二我接触运动心理学技能的时间是2007年,当时我的运动生涯是10年,难度动作掌握的时间是5年,那时候的难度成功率在80%,会出现失误的状态也多数是在需要展示及证明的时候。在刚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第一想法就是:“它真的那么神奇吗?”“我真的需要它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来学习心理技能。在刚接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我讲解很深奥的理论知识,只是传授心理技能,而且只有腹式呼吸、表象这两种,这两个技能我一练就是10年。刚学习的时候,我每次在整套跟难度前都会做表象,但就成功率来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每次跟别人比难度或者队内测验的时候,该失误还是失误了,我当时也很怀疑这个心理学,也一度想放弃它,直到现在唯一庆幸的就是当时的我坚持下来了,并且一直保持训练。其实在每次成功与失误过后,我都会去找心理老师沟通,是坦诚相见的那种沟通,在这一点上,值得参考的就是我自己去深层地挖掘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思想,认真总结失误与成功背后的因素,比如说我跟队友比难度,我做好了呼吸跟表象,结果还是失误了,并不是呼吸跟表象没有作用,而是我在比难度的那一刻,我的思想已经不在这个动作上面了,已经想着我赢了会怎么样,输了又会怎么样,当我的关注点不在难度动作上的时候,就已经输了,我刚出道比赛的那两年一直失误的原因也是这个。呼吸跟表象是为了让我能够调节紧张,以及加固动作印象,这两个技能并不能帮助专注当下、专注动作,所以我的失误是因为我的专注不够,是我在练习过程没有专注到动作本身,而不是呼吸跟表象对我没有帮助,在自己跟老师的沟通后,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学习加强专注力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去否认自己的努力,否认心理学带来的帮助。在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学习、摸索的阶段,我们缺什么,就学习什么,而不是因为看不到结果就去抵制、排斥它,心理技能就好比是数学的公式,在记忆公式的过程是枯乏无味的,但也是必须经历的,加减乘除谁都会解,但是若带上代数,加上幂次方,想解方程、几何题,就必须要用上公式。运动生涯也是如此,在一些小比赛或者次重要比赛时,我们都能够正常发挥,那是因为它带来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往往就是那些关键比赛或者是我们重视的比赛,它的规模与压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学习心理技能并不是保障你一定成功,而是能够让你在面对那样的规模与压力时,有条不紊的去执行自己的参赛方案,让自己能够做到像往常训练那般完成难度技术动作。三、专项技能熟练阶段这个阶段是我自己性格造成的一个阶段,虽然有很多主观因素在里面,但是在这个阶段的确有一些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东西。这是在我熟练了呼吸跟表象之后,学习正念之前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就是可以在平时正常训练环境下做到心无杂念,将学到的心理技能运用到滚瓜烂熟,基本的训练跟比赛都能够正常完成,但是在生活中,尤其是训练过程出现意外状况时,自己的情绪很难掌控,常常做出一些另人讨厌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训练与生活是两种性格,这个特性也是自己长年反省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这个阶段最需要加强的就在于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即学会正念训练及生活。自身案例三 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对心理技能的熟练掌握,自己也得到了一些物质回报,最明显的就是成绩与工资的提升。在物质条件改善之后,我的性格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我的性格比较偏激跟急躁,在运动初期,我的技术及成绩都是不够优秀的,那个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提升自己现有技术水平的想法,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去过问及在意,哪怕训练或者生活中出现压抑、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将它们表现出来,因为那时的我一度认为自己还不够资格去发泄,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积累再积累,学习再学习,我记得当时教练夸奖我的性格优点就是越败越战、越挫越勇、胜不骄败不馁。而随着成绩的提升,我性格的潜在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在我取得前三名后,我也想朝着更高的水平去冲击,在这个时候,我就希望我的教练,我的团队去为我做点什么,而当我没有得到我所希望的帮助时,我就会明显的情绪化,包括训练摔器械、跟教练顶嘴、带着逆反的情绪训练等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引起教练及团队的注意,让他们知道我在生气,我在欲求不满,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我没有得到任何的帮助,二是我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因为不正确的练习方法,而导致劳损、伤痛的加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越想别人帮我;当别人没有帮到我的时候,我就逆反; 逆反又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导致受伤;我就越情绪化。 这样的循环差不多持续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面,我一直都没有察觉到是自己本身存在着问题,更多的是去指责别人跟客观因素,这一年我也失去了很多朋友,但我依然没有认为自己有错误的地方,是别人不理解我。一直到了自己心理濒临崩溃的阶段时,我去寻找心理老师的帮助,将我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出来后,发现了好像是自己存在的问题多一些。其实无论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环境跟人都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是我看待事情的观点跟角度,当我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我觉得所有工作围绕着我来运作是理所当然的,那说出的一些话和做出的一些事情就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永远都是觉得别人应该来理解我,而不是我去妥协他人与环境,有了这样的主观想法后,我就认定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哪怕是训练发脾气都是被允许的,因为教练不关心我,因为我练的不舒服;对待朋友毫不关心也是被允许的,因为我有比赛压力;对其他队友呼来喝去、指指点点也是被允许的,因为我是大队员了,我站在的位置高了。其实这一切我都觉得是被允许的时候,就已经是我思想误入歧途的体现。 一直都有听教练用粤语讲过一句话:“面系人哋畀嘅,架系自己丢嘅”,但我却没有真正消化它,等到自己回过头来总结跟反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多远。无论我取得了多少成绩,获得了多少赞许,那都是因为别人欣赏我,大家给了我面,所以才有了那般的地位,而当我不知感恩,将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用高人一等的态度去对人对事,那就是我自己丢了那个架。技术有高低,品格无贵贱,当自己技术与成绩日渐精进的同时,也更要注意自己平时行为处事的品格修行。四、融汇阶段这个阶段是学习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存在的真正意义,我们学习心理学不单单是为了提高我们难度或比赛的成功率,这些都只不过是掌握心理技能后的回馈,我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真正意义是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对待训练。人生在世,事事不平凡,处处有精彩,当我们被眼前的利益及诱惑所吸引时,我们的视线就会有所蒙蔽,就会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忽略了对家人、朋友的关心,忽略了对教练、领导的尊重,忽略了我们热爱事物的初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心肝宝贝多远孙悟空

                        • 上一篇: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下一篇: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