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评价孩子的绘画

              一、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二、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比如画“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苹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又如,幼儿在描绘动物园时,各种动物叠起了罗汉:最下面的大象,然后层层叠上狮子、狼和人,在这里,这些庞大或凶残的动物成了人的朋友;同样是描绘月亮,在幼儿的手下,竟能出现人到弯弯的月亮上去荡秋千。这一切,都表现了幼儿天真、活泼、幼稚和可爱。所以,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依据“新、奇、稚、满”的标准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满”指画丰满。在幼儿自我意识刚萌芽的初期很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果否定他们的作品,则会扼杀他们的自尊心,成人以个人喜好和自我审美观点主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则会误导幼儿思维创作的方向。
               三、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
                对于低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绘画时总喜欢边画边想,会随着笔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如幼儿拿起笔在画一个近似园形的东西,会说这是一个皮球,但当圆没画好而变成扁圆形时,他就会说他画的是一个鸡蛋;在涂画苹果时,他会用自己喜爱的色彩涂染成黄色、红色、绿色,甚至是紫色的苹果,是由自己喜爱的色彩来确定苹果的颜色。做为教师应接受幼儿这种随意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求真,而要肯定他们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积极性,逐渐帮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构思。
                四、要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以鼓励为主是评价绘画成绩,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我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我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吗!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五、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
                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的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它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总之,幼儿画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稚到拙时亦为美”,因不懂绘画技法而只能随意涂抹的孩子们,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心。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保护他们描绘这个多彩世界的积极性,更应在教育的同时发展潜能智力,并因材施教,通过美术活动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造型的人才。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史记卡纳形成

                        • 上一篇:如何从绘画中探寻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下一篇:写一份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