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节课后,总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其中评价中最常见的就是画的像不像,颜色涂得均匀不均匀。抛去孩子对家长评论后的感受不讲,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像不像与好不好一直是画“等号”的。其实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儿童画,是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那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乱七八糟。其实,作为绘画艺术中描写记录现实物象的功能,已经在历史上被摄影替代,写实只是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那么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实是稚拙的童趣!不合乎比例、透视,却合乎表达的需要。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也正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天真幼稚,自由浪漫,不天真就不会幼稚,不幼稚也不会看到童心的可爱。儿童画自由自在,不自由就会死板僵化。那种片面追求画“画得像”的写实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儿童学习,尤其是幼儿学画。只有鼓励他们大胆自由自在的画,运用符合式的造型语言画出儿童自己的感受和天性,才会显示出儿童画的美。
儿童画的美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成熟是一种美,幼稚也是一种美;清晰是一种美,朦胧也是一种美;整齐是一种美,潇洒也是一种美;规范是一种美,自由更是一种美,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画是那样的可爱。
一旦把绘画这层“窗户纸”看破了,就知道“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总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您眼中的儿童画就会成为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的大门,那里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
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
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
2.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
“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与外星人游戏;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
3.片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儿童学画不是一定要将其培养成大画家、大师、对于大多数学画的孩子来说,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学画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科学资料表明,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可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0%,儿童学画重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品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儿童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的教育。重在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他们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