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动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幼儿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是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种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有自信的人,比没有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有自信的人会向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而没有自信的人会担心、会焦虑、怕失败,到最后什么也干不成。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很有些“小气”,他们很不愿意在孩子有了哪怕是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鼓励孩子,这不公平。这其中有中国古老的观念在作怪,也有害怕孩子骄傲的担心。这有待于成年人去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 美术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要求眼、手、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协调完成,它对培养人的良好感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全面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观察等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幼儿通过参加活动,对美术的兴趣得到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质都得到培养。 感知是心理素质中最基本的方面。幼儿怎样才能养成准确全面、具体形象、客观实在、细致入微感知事物的良好习惯呢?在美术活动中,写生教学是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写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根据其自身感受把事物表现出来。不同的学习态度的绘画作品表现出来的差异是明显的。以画《马路上的汽车》为题进行记忆画练习,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平时不够留意生活、做事粗枝大叶,其观察不深刻。这样他们表现的汽车只是一个大的轮廓,另一中则观察比较细致有认真做事的习惯,其表现得与前者大不相同,除了生动表现汽车轮廓外,还在车头加上司机、座位上坐满乘客,且乘客的神态都不相同,有的前呼、有的后仰。如在教学中安排精细的描写,细致画出有丰富肌理的物体,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中也形成留意生活、善于洞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三、抓住有效契机,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 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关起门来朝天过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有很多家长非常奇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在画画的时候那么投入,画好久也不嫌烦呢?其实,这是孩子兴趣所致和情绪宣泄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每次美术活动后,注意和孩子们交流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津津乐道,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如:妞妞是个很沉默的孩子,开始和她说话,十句大概能回答一句就不错了,但是她对美术活动很有兴趣,画的画很漂亮。于是老师每次都会在她作画的时候,找机会和她单独交流,适时地鼓励、启发她,引导她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作品时也会叫她起来说说自己的作品。开始时,妞妞虽然有点忸怩,却又有些得意。现在,妞妞和周围的小朋友相处融洽,性格开朗多了。正是因为有了师生平等对话这样的途径,幼儿才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鼓励大胆想象和表现,充分发挥幼儿潜力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我们画天空一定是蓝色的,画太阳一定是红色的,我们的思维已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这一个大框里,但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奇特的。在孩子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等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思想。例如,孩子可以把小鱼画到天空上,理由是小鱼想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样的;可以把太阳画成绿色,理由是太阳公公穿了一件绿衣裳。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成人不但不应限制幼儿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奇特想象、奇特思维,而且应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那种在活动中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限制幼儿思维的做法只能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扼制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五、重视艺术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艺术活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绘画活动中采用引在前导在后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在引导过程中不断探索。 “引在前”就是指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要设法引起幼儿兴趣,激起创作欲望,如吹画腊梅,我先请幼儿欣赏用水彩笔,油画捧,颜料等多种材料画成的腊梅,并告诉幼儿其中一张是几滴颜色水吹成的,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马上很有兴趣进行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