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成长档案是解读,评价幼儿行为的一种什么

              简介:我们旨在通过对成长档案的建立、收集、运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成长档案作为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在幼儿发展评价中作用,使其成为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的资料来源;成为教师关注幼儿、多层面了解幼儿,客观、真实评价幼儿的有效途径;成为幼儿了解自我,体验成功,感受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增长点。
              根据评价的目标,我们将档案评价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1、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过程。2、由教师评价变为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评价,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3、由单一的五大领域评价变为多元性评价,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4、由空洞的条框评价变为真实具体的行为评价,注重幼儿内在的智能与品格的提高,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幼儿某一时期的能力转向侧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纲要》也更多地强调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指出“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要在“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而幼儿成长档案正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的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它把目光聚焦于描述幼儿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关注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并将幼儿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多元性评价的理念。
              一、研究背景简介:
              我班在幼儿入园初期就在家长的帮助下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但在初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对成长档案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系统性的研究,所以成长档案仅发挥了在家园互动上的传递交流作用,而并未成为一种评价的方式,发挥其在促进幼儿发展评价中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对成长档案的建立、收集、运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成长档案作为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在幼儿发展评价中作用,使其成为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的资料来源;成为教师关注幼儿、多层面了解幼儿,客观、真实评价幼儿的有效途径;成为幼儿了解自我,体验成功,感受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增长点。
              二、转变教师的评价理念:
              传统的教育评价内容极为重视对幼儿普适性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定,常常是统一制定一套“五大领域”测查的标准对幼儿进行评价。在人们的观念中评价就是分出是非,比出高低。传统评价中那种孤立的问题或测试条目与其现实生活缺乏相似性,在这种测试中所得的分数与其在未来真实生活中的表现缺乏足够的关联性,而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幼儿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生存;整齐划一的测试内容和标准,难以发现每个幼儿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而每个幼儿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是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以强项带动弱项的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如果评价仅仅是以筛选、排序为目的,总是看到幼儿的不足、缺陷,就会忽视幼儿表现出的自尊、热情、投入和毅力、就会导致幼儿沮丧、甚至丧失自信、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伴随着教师新教育观的建立及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有效评价相关文章的学习,我们对评价的发展历程也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反思,并在此过程中翻阅了一些有关评价的理论文章。班级教师的评价观也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的本质应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评价应坚持“价值多元”的信念。教育评价应重视幼儿个体学习的意义,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促进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为目的。
              三、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的意义:
              幼儿成长档案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幼儿各个发展领域的作品及相关材料收集起来,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收藏,促使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一种客观的反思,并尝试参与到幼儿及主题课程的评价中来。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但能激励幼儿积极从事各种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可以将留在成长档案里的作品作为自己阶段性回顾的一个参照。因为幼儿成长档案中的主要内容,是由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回应等构成的,所以通过对幼儿作品资料的分析、评价,将有利于对教育效果的检查,教师也可以根据档案的评价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成长档案的评价,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设计、测定、观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沟通等能力。
              四、幼儿成长档案评价方式的转变:
              根据评价的目标,我们将档案评价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1、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过程。2、由教师评价变为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评价,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3、由单一的五大领域评价变为多元性评价,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4、由空洞的条框评价变为真实具体的行为评价,注重幼儿内在的智能与品格的提高,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因为幼儿档案里的内容多是幼儿活动的实际成品,它呈现出的也是幼儿真实的学习成长过程,是评价的内容及情境与幼儿真实的生活、学习经验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脱离幼儿真实的生活与学习的情境,因此幼儿档案这种分类评价能够充分体现新的教育观及评价观。
              五、建立档案评价中“三员”共同参与评价的机制1、初步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
              小班幼儿对很多事情的兴趣和好奇心都比较浓厚,所以开始建立档案时,他们往往会经常翻一翻自己档案里的作品和同伴的档案内容进行一下比较,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最多、最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幼儿的这一兴趣就有所减弱。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就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对档案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换与调整,其中主要包括材料、图案、颜色等,这样总是呈现新意的档案也就会让幼儿和它形影不离、经常翻阅,真正形成了幼儿与档案的互动,也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初步将幼儿的自评机制引入评价中来,并利用有效的时间为幼儿提供评价的机会,并将评价中获得的笑脸大拇指的多少作为直观的评价效果进入档案。2、激发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根据利用档案进行评估的特殊性要求,为了有效的吸纳家长参与评价的机制,逐渐拓宽家长在幼儿成长档案评价过程中,可以呈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我们经常会组织家长翻阅、观摩幼儿成长档案中的相关信息材料,让家长能在此过程中吸取好的育儿经验、学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在小班下学期,我们还经常会利用家长会、半日活动等途径开展全班性的档案展示、交流活动,家长们也会有针对性的介绍自己利用幼儿档案对孩子进行评价的具体做法,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体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为家长提供了评价幼儿的机会和途径,而且通过这种家园双向的评价体系,不但让家长更加关注幼儿每个阶段的发展及班级的各项活动,也使家长能更客观公证的看待幼儿在不同阶段、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经过这种示范性的借鉴和好经验的推广,还能让家长们意识到在建立档案过程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使档案评价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建议家长帮助孩子持续不断地评估每个主题的作品内容、比较客观的根据主体内容进行相应的主题评价表的评价,让家长更加主动关心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更加注重了幼儿的个性的张扬与发展。3、确立教师进行多元性评价的理念:
              幼儿档案评价是教师了解幼儿和掌握幼儿发展情况的主要依据,也是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幼儿档案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教师帮助整理、搜集的幼儿活动的真实作品。
              因为现代课程观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被视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知识的活动。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每一位幼儿的具体发展特点,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进行包括五大领域、幼儿情感发展、人际交往、自理能力等相关内容的多元性的初次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做课程的修正,然后再结合家长的评价反馈进行第二次评价,也就是每个主题总的班级幼儿评价情况表的分析。这样会更加有效地实现家园共同评价的可操作性,也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六、研究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1、找准对幼儿作品资料评价的切入点:
              结合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为了能比较具体的实施对幼儿发展的多元性评价,我们将幼儿档案的作品资料搜集分为:a、表现技能(如绘画中的涂鸦色彩、撕贴画面的布局、立体作品、自制玩具形象等);b、想象、情感表达;c、参与各项活动的态度;d、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e、记录有价值的书面语言等方面内容。通过这些具体、直观、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教师不但能了解幼儿在技能、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也可以比较客观的审视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水平,更好的协助教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及方法体现评价的多元性:
              在幼儿成长档案阶段性的评价中,我们主要采用区域观察的表格评价;个案跟踪记录评价等方式。如:在用语言的描述中,我们主要是记录幼儿的典型个案、也有综合性的评语及具有发展性意义的分析等。为了在档案评价过程中体现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变化等各类信息,我们开展了许多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参与的个性活动。如:“小广播员”、“才艺展示--认识自己”、“我能行”、“值日生”等系列活动。这样幼儿的档案里就分别收集了不同的照片、小制作等材料,让幼儿从翻阅、交流中,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成绩,自信心、自主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档案评价中游戏的介入,也是增强幼儿自信心次那个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因为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也能激发他们大胆创造、体验成功的欲望。如:在一次建构活动《搭桥》中,稳当的桥上没有车,怎么办?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后,用小纸盒当车身,贴上四个轮子,再给小汽车涂上漂亮的颜色,这样利用废物制作的各种汽车就做好了,他们把这些“汽车”照片小心地放入档案里……这类游戏不仅使幼儿们学会了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也树立了他们自主开展游戏的信心,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评价幼儿的机会。3、利用档案评价凸显幼儿履行幼儿文明公约的达标情况:
              首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开展《幼儿文明公约》活动的意义,并让家长明确随幼儿成长档案进行每阶段公约评价的方式方法。其次,将幼儿文明公约的相关目标分层融入了班级课程主题的实施过程之中,将以往主要以教师对孩子的语言夸奖的模式,转化为教师的阶段评价及教师、家长进行的主题评估为主要衡量方式的硬性评价之中,并以获得大拇指笑脸多少的方式在档案中进行体现。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根据家长的评价不断审视、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素养和能力外,而且也让家长在评价过程中反思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达到了家园共育双赢的效果,形成家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4、将档案中的照片作为评价幼儿“三惯”能力的一种措施:
              有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一般都会出现几种主要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内容和方式又有所不同,有时一种问题行为消失了,另一种问题行为又接踵而来。据初步调查,幼儿问题行为一般集中表现在:不会倾听、不专注、孤僻、攻击、多动、破坏欲、过分依赖、缺乏自理能力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极个别的幼儿还存在角色错乱等问题行为。因为幼儿期是幼儿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生活行为技能、学习技能以及社会性行为技能的良好时期,是创造性行为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所以,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课程主题目标,在家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将档案中整理、搜集的活动后照片,作为评价幼儿“三惯”能力的措施之一。
              七、我们的研究体会与反思:
              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对幼儿进行不同领域的多元性评价,是我们在评价活动研究过程中又一种新的探索、实践与尝试。应该说整个评价过程从开始的目标、内容的定位到后期的活动内容的开展、材料的整理、搜集、归纳、保存、书面评价等是一个比较繁琐、工作量比较大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不同阶段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看到与家长共同教育的轨迹、发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等。可以说是我们教师、幼儿、家长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的一个过程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民族舞做出这句话

                        • 上一篇:1.《怎样理解幼儿的撒谎行为》+心得体会怎写
                          下一篇:3一4幼儿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