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组织制度因素、时间因素、物质空间因素、教师因素。

              一、组织制度因素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计划由谁拟订,何时拟订,根据什么拟订,如何安排等问题,都反映出组织管理者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也同时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儿童的发展。  

              没有健全的组织制度就不能发挥课程管理的职能作用,组织过于臃肿庞大,人浮于事,就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如果各方面人员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将造成工作混乱无序。所以良好的组织制度具有保障正常的教养工作秩序、提高管理成效、建设良好教育机构风貌、规范行为指向、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时间因素  

              课程实施中在时间利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浪费现象,而造成时间浪费的主要原因:过分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固定而不可改变的时间表;时间分割得过于零碎,环节过渡多而不适当;

              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配合得不好;活动本身不适合儿童;儿童缺乏参与的机会,丧失积极性;教师照顾过度而又忙不过来;教育过程缺乏灵活性;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准备工作未做好;忽视必要的常规的培养等等。  

              三、物质空间因素  

              儿童的自尊、自信、性格、健康等受环境影响;绿化、美化也对儿童的认识、思想、观察力、想象力等产生作用;而活动室的大小、照明、色彩搭配、墙饰、玩具,图书、桌椅摆放、座次排列也会影响儿童的活动积极性、学习方式、行为种类;

              声光、温湿度不仅以其物理特征直接作用于儿童,影响儿童的情绪状态、心理基调、个性特点,同时还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率。环境―物质空间因素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仅就教学策略来看,课程实施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教学问题”,是由老师的“教”和孩子的“学”共同构成的,这是同时进行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一、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设计和安排的系统活动,并且主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活动前做好比较周密的计划,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紧凑,属于高结构性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作业课就属于这一类。  

              二、日常活动与生活  

              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日常活动与生活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里,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活动室里,可以说,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都会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考虑幼儿学习环境时,不能只想到活动室内的环境,同时也必须考虑活动室以外的可供幼儿体能锻炼和户外自由活动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整体的文化环境。

                一、教师因素: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执行者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是课程活动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执行者,在幼儿课程实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实现等多个环节的重要联结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进行实践,幼儿教育的目标也必须通过教师的努力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容易实现园本课程的开发。所以,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课程开发成功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课程实施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家对幼儿园课程没有颁发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幼儿园在确立了本院所开设的课程后,主要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目标划定、选择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上的时间安排、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都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日渐显露出来。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教学质量,二是强化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幼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所以幼儿对课程实施的参与度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一个真正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必然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幼儿是一切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基础与目标,也是最佳的课程设计者,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成性与多变性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源泉。  传统教育强调家长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现为教学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当做是知识传输的客体,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常常被忽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应鼓励从“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所谓“儿童中心”就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出发,引导儿童热爱和参与生活,激发儿童潜能的全面发展,启发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机遇、挑战、挫折等。  三、园长: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导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的第一负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长对课程质量的把关,是决定课程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起着长远发展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家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关键领导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自己幼儿园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与环境,确立独特的幼儿园发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儿园是以突出身体锻炼为办园宗旨;有的幼儿园则强调文艺,发展儿童的个性与特长为主;有的注重兴趣培养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在办园特色方面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还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的幼儿园还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窘境,“洒向孩子的都是爱”“一切为了孩子”等,都显得十分空洞,让人产生空中楼阁之感。这样延伸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就会显得没有特色。  另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把握科学的课程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者和引领者。课程的实施必须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由众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的,而非决策者的个人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或“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园长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协调,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广泛积极地参与,同时力邀家长们的配合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在面对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园长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真正参与到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中。  四、家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师们需要转变这个观念,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来。为了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相关信息,我园通过结合实际来达成共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分享新的理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效应。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教材的选取,认真听取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意见,让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这都能为幼儿园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复杂、动态的过程,幼儿园应该配有相应的制度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监督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目前常见的情形是,虽然园长会定期查看各班课程实施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从教师、园长、幼儿、家长的层面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谱系蒙城推理

                        •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可以玩什么玩具?
                          下一篇:自闭症孩子怎么喜欢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