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榜样示范的原则
幼儿模仿性强,正处于向别人学习的阶段,家长、老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家长的言行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林爱丽老师在她的文章中写到:“每天一进幼儿园的大门,我会很自然的形成一种习惯,发现地上有垃圾时,我会把它捡起并送到垃圾桶,一天我发现一个托班的宝宝,妈妈抱着她上幼儿园进了班级大门口时,她突然蹲下身来,原来她发现了一张废纸,我看她捡起废纸,跑到垃圾桶前扔掉垃圾时,我和她相互对视,发自内心的笑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故事、儿歌、歌曲、影视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有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形象的影响。通过一首“花儿好看我不摘”的学习,效果会好过枯燥地说“不要摘花木”。学习一支“礼貌歌”,许多小朋友便会在入园、离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2、要求一致性原则
我们经常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会意见不一致,父母经常会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白脸”,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例如:在一次家访,与家长聊天中得知:小结与爸爸吃饭时,地面整洁干净,和妈妈吃饭时,却是饭菜满地。同是一个人,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两位对幼儿要求不同,一个严格要求,另一个则放弃原则。可想而知严格要求能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进行个别教育,这样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教师很有礼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家长能及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配班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也应一致。只有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教育一贯性的原则
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持,不能想起来就提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教师和家长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定下规矩后就要求孩子遵守,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孩子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方面对家长来说是最难做到的。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孩子身体不适哭闹,就会轻易放弃原则,使孩子刚形成的良好习惯被破坏或难以坚持。而有的教师则没有恒心,觉得一件小事翻来覆去地讲,整天老调常弹,幼儿总做不到。但是要知道幼儿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熟记了种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这样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坚持教育的一贯性,随时抓住苗头,加强训练,不然,好的习惯被破坏后再培养就困难了。
4、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要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会饮食、睡眠、入厕,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和不该怎样做”的体验和认识,并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强化,逐渐养成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多提供练习机会,切勿“等你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反复训练中才能习惯成自然。例如:许多幼儿刚上幼儿园时,父母都会告诉老师“我们家宝宝不会吃饭、不会脱衣服、不会大小便,不会……,但当幼儿真正脱离了父母,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有进步,不仅能自己入厕,还学会了吃饭等等。我们便坚持对他进行强化的训练,几个月后,当他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能如此处理时都感到惊讶,赞叹不已。其实最根本的是能坚持让孩子自己亲身实践,不包办代替。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六大途径
1、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幼儿心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孩子创设丰富、和谐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激发幼儿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如:我们在班中阳台上开设了图书角,这是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在图书角的旁边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修补角,目的是在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同时又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爱护图书的好习惯。针对现在各类饮料瓶等到处可见的情况,我们发动孩子们收集,并将各类瓶子分类、清洗、装饰,然后一起布置美化活动室的环境,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发现美、展示美的同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次,我们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我们坚持每天和幼儿进行交流,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接受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如有一天,发现丹丹把小青菜拔出来了。老师没有马上去批评她,而是问她为什么?通过了解,知道她是为了探索青菜下面是什么,于是我们的老师肯定了她的探究行为,请来了会种菜的阿公,讲述种菜的过程,还拿来了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菜的生长情况,然后将小青菜放到瓶中进行水养,让孩子观察根的生长情况。孩子的行为即使有缺点,有错误,也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探究的信息和机会,这样也有助于习惯的培养。
我们确立现代教育儿童观,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幼关系,以信任、尊重、理解孩子为前提,以激励、保护、弘扬为手段,注重和幼儿交往的艺术,同时充分挖掘、合理组织物质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幼儿习惯的教育因素,包括幼儿园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区角活动材料等,力求让幼儿在民主、和谐、自主、自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利用“一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依赖性特别强,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采用随机、渗透、情景等教育形式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首先我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喜好,然后在活动中创设一些情景,老师们从入园、吃饭、入厕、午睡等入手,教授幼儿最粗浅的自理技巧,利用儿歌、歌曲的形式教幼儿扣纽扣、穿脱衣的方法,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小衣服,设置为“娃娃穿衣”的情景,供幼儿练习穿衣、扣扣的技能,在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用拥抱、爱抚、亲吻等小班幼儿喜爱的方法进行强化,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中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技能,但在合作、分享、动手等方面比较欠缺,我们开展了“今天我值日”,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合作,发碗筷、整理玩具、帮保育员叠被子、擦桌子等,为大家服务,使每位幼儿在锻炼的同时,也体验为大家服务的乐趣和自豪。
一日生活是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良好时机。我们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开展各种游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最受孩子的欢迎,因为游戏是幼儿自愿的活动,并伴有愉悦的情绪,幼儿处于兴奋和完全投入状态,此时极易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现在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们宠爱有加,任何玩具和物品都是他一人独享,因此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因为玩具不够或者喜欢玩同一种玩具时,因不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协商,使同伴间争抢玩具的事情经常发生。面对矛盾冲突,我们采用情景训练法,如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争抢皮球的事儿出现时,我们就设置“小皮球哭了”的情景,让幼儿讨论:小皮球为什么哭了,怎么办?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如何相互合作地玩。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我们还通过故事、儿歌、模拟情景、情景表演等形式,让他们学着考虑别人的需要。开展“到玩具王国旅行”、“送玩具回家”、“坏玩具的哭诉”等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反省自身,从而改掉一些坏习惯。
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因此游戏是渗透习惯培养的最佳活动。
4、抓住节庆活动的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
节日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传统,节日带给幼儿的喜庆氛围,往往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机,孩子们喜欢过节的气氛,容易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接受传统文化和爱的教育。我们结合节日纪念活动,培养幼儿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孩子的生日是不会忘记的,但父母和老人的生日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的老师在重阳节特别邀请幼儿的奶奶来园,通过听奶奶讲儿时生活的艰难故事,讲工作中的辛苦劳动,讲如何细心照顾儿孙等等。通过对比,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老人付出的爱,奶奶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天真的孩子,于是他们纷纷表示,要为奶奶表演节目,让奶奶高兴,几位能干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水果娃娃”、用各色纸花串成的花链送给老人,他们你捶背,我敲腿,你唱歌,我跳舞,送重阳糕等等,尽情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从奶奶的笑容中感受到“关心和尊重”带来的自豪与快乐,也体会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5、狠抓典型,注重个体差异,纠正不良习惯
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养成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引导、纠正,将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大量反复地强化后,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我们在对不同孩子进行了细微地观察后,根据其特点,实施不同的训练措施。
由于家庭教育中的偏差,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十分严重,不吃绿色素菜,不吃肉类食品,吃饭不肯自己吃,等着喂,遇到不要吃的菜就玩勺子,用手抓饭菜玩,甚至呕吐,于是我们就先用故事、儿歌等形式,让他了解各种菜肴的营养,知道不能挑食的道理,然后鼓励他自己吃饭,从少吃浅尝开始,等他有了一点进步,就用红星、玩喜爱的玩具进行强化,慢慢地,他有了不小的进步,已能自己独立进餐了,素菜和肉类也都能吃一点了。另外,为了改善幼儿的挑食现象,我们一方面与家长联系,让幼儿参与买、挑、洗、切、制作、摆放等过程,让幼儿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方面与食堂人员商量变换花色品种,从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方面下功夫,以引起幼儿中枢神经的兴奋,对幼儿挑食行为进行纠正,受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组织冷餐会,通过每个家庭制作菜肴,由幼儿介绍菜名、制作方法、营养价值、评选“好吃的菜”等等,引导幼儿品尝各色菜肴,有效地纠正了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
6、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些幼儿在园和在家庭中的表现不一致,有些甚至反差很大,因此,家园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家长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有的家长喜欢用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孩子的选择;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溺爱过度,导致孩子过分依恋、任性、无度。一天早上,一位幼儿躺在地上哭泣,一旁的奶奶怎么样说他都不肯起来,我们了解到原来他妈妈骨折在家休息,而他非要妈妈送,妈妈好说歹说也没用,奶奶只能硬拉他来园。于是我们找他谈心,帮他分析妈妈不能起床的原因,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开展了“我为妈妈做……”的活动,激发爱妈妈的情感,鼓励孩子们为妈妈做小事,减轻妈妈的痛苦。几天后,他奶奶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为妈妈端水吃药,不影响妈妈休息,还将自己学到的本领表演给妈妈看。为了强化这一行为,我们特意在全班幼儿面前奖励给他一颗大五角星。
家园的密切配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在懂礼貌、爱父母、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动手、交往等能力。